摘 要 目的:探討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是否起積極作用。方法:采用對高血壓病相關知識宣教、心理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多種護理干預方法,以提高高血壓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結果: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患者均衡飲食、適量活動、正規用藥、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預防并發癥、自我監測血壓、抑郁悲觀情緒、遵醫行為均有顯著效果。結論: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的血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關鍵詞 高血壓 健康教育 護理干預
高血壓是導致人充血性心衰、腦卒中、冠心病、腎功能衰竭、主動脈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sup】[1]【/sup】。通過對120例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進行調查,實施教育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高血壓病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sup】[2]【/sup】。男70例,女50例;男性平均年齡65.9±11.2歲,女性平均年齡63.9±10.2歲。收縮壓140~235mmHg,平均175mmHg;舒張壓90~145mmHg,平均115mmHg。
方法:⑴入院評估:收集患者的主客觀資料:①癥狀和身體評估;②輔助檢查;③健康史;④心理社會狀況。同時,要確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對疾病認識程度和學習能力,確定患者的態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計劃。⑵護理干預:①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選擇適當的方法【sup】[3]【/sup】,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病的常見癥狀,發展后果、治療原則、預防措施,減輕其焦慮及恐懼心理。同時,還要教會患者自己測量血壓,以便及時了解血壓控制情況,做到適當增減藥物和及時去醫院就診。②藥物治療干預:藥物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手段,也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不能按醫囑長期服藥,是高血壓患者最危險的因素。③強化遵醫行為:向患者及家屬仔細講解用藥原則對治療的重要性,講明堅持用藥與疾病控制的利害關系。使他們認識到正確合理用藥不但取決于醫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堅持規范用藥,還要求家屬做患者藥物服用的監護工作,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提高醫從性,達到治療的目的。④飲食行為干預:飲食治療的兩大主要目標是減輕體重和限制食鹽的攝入。每人每天攝鹽量應控制<6g。通俗地講就是1斤鹽1個人可食用3個月左右。限鹽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咸菜及鹽腌食品。總脂肪<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1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動物蛋白占總蛋白質20%。肉類50~100g,魚蝦類50g,蛋類每周3~4個,奶類250g/日,食油20~25g/日,少吃糖類和甜食。⑤運動干預:運動可降低體重促進循環,增強體質。體力活動的減少,生活節奏的加快,精神的緊張,引起內分泌功能失調都可以導致肥胖【sup】[4]【/sup】。所以,運動對預防高血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 果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前后效果比較,見表1。
討 論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手段,而健康教育的實質是一種干預,它向人們提供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所必需的知識、技術與服務等,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心腦血管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是世界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損害心、腦、腎等靶器官。目前,我國發病患者已達1.5億,嚴重影響國民的身體素質,因此,預防高血壓病已成為重要的預防醫學課題。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明顯的看到有目的的防治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高血壓患病率,及延緩高血壓病情的進展,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在常規降壓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健康教育、行為干預,能有效降低血壓,獲得滿意療效【sup】[5]【/sup】。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2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試行本).北京:人民醫藥出版社,1999:10.
3 孫艷紅.176例高血壓病患者膳食調查及飲食指導.護理學雜志,2001,16(8):451.
4 王紅霞,蒲建英.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中國療養醫學,2004,13(5):308-309.
5 蔡中敏.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及效果評價.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6-7.
表1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前后效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