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資助項目(GZK-2010-31)
摘 要 目的:觀察三黃片用油或水調和后外用的局部抑菌作用。方法:選取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制作小鼠皮下細菌感染模型,研究三黃片油和水調和物對皮下細菌感染的保護作用。結果:三黃片水調和物大、小劑量及三黃片油調和物大劑量對小鼠皮下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明顯抑制作用,與基質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抑制作用從給藥至第6天最明顯。結論:三黃片調和物有明顯抑菌作用。
關鍵詞 三黃片 調和物外用 抑菌作用 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體表軟組織感染是一種常見病,西醫治療效果欠佳;中藥外用治療軟組織感染,療效顯著,臨床將三黃片用油或水調和用于治療體表軟組織感染,效果較好。本實驗將三黃片水調和物和油調和物分大、小劑量組,進行抑菌作用實驗研究,以指導臨床用藥,對基層醫療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
資料與方法
實驗材料:①試劑三黃片,創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1020981,批號0903341;食用調和油,西安市金龍魚食品有限公司,西安市衛食證字[2008]第610100-0521號,批號20100419;將三黃片研成細粉,加調和油,制備1:1(g/ml)調和物備用。將三黃片研成細粉,分別加調和油或蒸餾水,制備1:1(g/ml)調和物備用;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甘肅中醫學院病原教研室提供。②動物:昆明種小鼠112只,SPF級,雌雄各半,18~22g,20±2℃控溫和光暗周期各12小時環境飼養,自由飲水,實驗動物合格證號:SCXK(甘)2010-0001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方法:①小鼠皮下細菌感染模型制作及方法學研究【sup】[1]【/sup】:取小鼠40只,雌雄兼用,實驗前24小時,用8%Na【sub】2【/sub】S背部脫毛,面積約2cm×2cm,按體重隨機分為8組。取適當濃度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菌液,用平皿表面活菌計數法測定菌液活菌數,濃度8.0×10【sup】8【/sup】CFU(個)/ml,用5%高活性干酵母以10倍稀釋成不同濃度的受試菌液,分別取3ml菌液加入7ml瓊脂(3%,NS,60℃保溫)制備染菌載體,分別取染菌載體0.4ml于小鼠背部脫毛區皮下注射,隆起皮丘者納入試驗,對各小鼠于注射后24小時,第2~7天按評分標準評分,以7天內引起100%死亡(評分總分值50)的最小菌液濃度作為實驗時進行感染動物的菌液濃度[結果得最小菌液濃度2.4×10【sup】4【/sup】CFU(個)/ml]。②三黃片調和物對小鼠皮下細菌感染的保護作用:取小鼠72只,雌雄兼用,體重18~22g,隨機分成6組,每組12只,設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三黃片油和水調和物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給藥前動物背部兩側脫毛。各組小鼠分別在脫毛區涂調和油0.4g/只、魚石脂軟膏0.2g/只、三黃片油調和物0.4g/只、三黃片油調和物0.2g/只、三黃片水調和物0.4g/只、三黃片水調和物0.2g/只,1次/日,連續3天,末次給藥6小時后,空白對照組各小鼠皮下注射3%瓊脂0.4ml,其余各組小鼠以終濃度2.4×10【sup】4【/sup】CFU(個)/ml皮下注射染菌載體0.4ml,注意無菌操作。繼續涂藥,連續6天,每次涂藥前按表10給每只小鼠評分,記錄總分值,組間差異采用秩和檢驗,結果,見表1。
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方差分析,組間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三黃片水調和物大、小劑量及三黃片油調和物大劑量對小鼠皮下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明顯抑制作用,與基質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抑制作用從給藥至第6天最明顯。
討 論
體表軟組織感染是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外用治療軟組織感染等疾病歷史悠久,藥物通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療效確切,物美價廉,在諸多領域有獨特優勢。三黃片是一種臨床常用的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作用,在缺少外用藥的基層,將三黃片用水或油調和外用,治療體表軟組織感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sup】[2]【/sup】。一般認為三黃片由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瀉心湯方劑得來,1997年收載于部版標準【sup】[3]【/sup】,由大黃、黃芩、黃連3味藥組成;含有大黃素、大黃酚、鹽酸小檗堿、黃芩苷等主要成分,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傳統有效方劑【sup】[4]【/sup】,臨床研究三黃片中黃芩黃連煎劑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感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有較強的抗菌作用【sup】[5]【/sup】,但相關外用臨床研究較少。本實驗選取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制作小鼠皮下細菌感染模型,研究三黃片油和水調和物對皮下細菌感染的保護作用。結果顯示,三黃片水調和物大、小劑量及三黃片油調和物大劑量對小鼠皮下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明顯抑制作用,與基質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抑制作用從給藥至第6d最明顯,從而證實三黃片調和物外用的的抑菌作用,為三黃片調和物外用治療局部軟組織感染,提供了理論基礎;本試驗結果可更好指導臨床,為三黃片“老藥新用”提供了指導。且本實驗結果顯示,三黃片用油調和外用,僅大劑量組較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而用水調和后,大、小劑量組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三黃片調和外用,用水調和可能較用油調和作用更佳。從理論上中藥成分多為脂溶性,當更易溶解于油,用油調和可能作用更好,分析原因可能與所用藥物為片劑,研細后與賦形劑淀粉在油中顆粒被包裹,不易溶解,藥物皮膚滲透差,而相對更易溶于水有關,得出與水調和效更好的結論,若選用單獨藥物成分,結果可能會有改變。結合臨床外用療效可靠,將三黃片傳統藥片搗碎,用水或油調和成糊狀,外敷治療體表軟組織感染,方便經濟,效果好,安全性高,在廣大基層推廣應用,可節省醫藥資源,便于推廣,對服務基層醫療有重要意義;為其他中成藥外用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陳奇,主編.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2.
2 高學敏,主編.中藥學[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96-98.
3 葛金玉.三黃片臨床新用舉隅[J].新疆中醫藥,1997,15(3):5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2冊[S].
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328.
表1 三黃片調和物對小鼠皮下細菌感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