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對比奈達鉑(NDP)聯(lián)合氟尿嘧啶(5-FU)和順鉑(DDP)聯(lián)合5-FU治療中晚期頭頸部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方法:采集32例病例,NDP+5-FU組(A組)16例為治療組,DDP+5-FU組(B組)16例為對照組,A組采用NDP100mg/m【sup】2【/sup】,靜脈滴注,1次/日。亞葉酸鈣20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5-FU 750mg/1~3次/日;B組采用DDP 3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其他藥物的用法同A組。結果:A組和B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6.25%和43.75%,A組消化道不良反應小,肝腎毒性輕微。結論:奈達鉑聯(lián)合氟尿嘧啶治療中晚期頭頸部癌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小。
關鍵詞 中晚期頭頸部癌 奈達鉑 氟尿嘧啶 聯(lián)合化療
奈達鉑(NDP)是第2代鉑類抗癌藥物,在體內、體外對多種腫瘤有效。對比研究了2007~2011年NDP聯(lián)合5-FU方案和DDP聯(lián)合5-FU方案治療中晚期頭頸部癌的近期療效和不良反應,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7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34~68歲,平均51歲,均經病理組織學證實為頭頸部惡性腫瘤,鼻咽鱗癌12例,喉鱗癌6例,舌底鱗癌3例,牙齦鱗癌2例,上頜竇鱗癌2例,舌鱗癌2例,頜下腺癌2例,下頜骨鱗癌2例,甲狀旁腺癌1例。臨床分期為Ⅲ~Ⅳ期,其中初治病例13例,復治病例19例。復治病例入組時距離末次放化療時間結束4周以上。所有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心電圖正常,治療前KPS評分70分以上,預計生存3個月以上,均無化療禁忌證。
治療方法:采用隨機對照方法患者分為兩組。A組為治療組,B組為對照組。A組化療方案為:NDP 100mg/m【sup】2【/sup】,靜脈滴注,1次/日,亞葉酸鈣20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5-FU 750mg/1~3次/日;B組化療方案為:DDP 3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亞葉酸鈣20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5-FU 750mg/m【sup】2【/sup】,靜脈滴注,1~3次/日。每28天1個周期,至少應用2個周期評定療效,化療前30分鐘常規(guī)應用昂丹司瓊、胃復安、地塞米松預防消化道反應。
療效評價標準:客觀療效按WHO統(tǒng)一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CR或PR患者在4周后進行確認,有效率(RR)為CR+PR。不良反應按NCI毒性分級標準評定分為0~Ⅳ度。
結 果
近期療效:全組32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療。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較,A組有效率高于B組,A組:16例,CR 1例,PR 8例,SD 5例,PD 2例,有效率56.25%;B組:16例,CR 0例,PR 7例,SD 6例,PD 3例,有效率43.75%。見表1。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全部均可評價不良反應,A組血液學毒性較B組嚴重,而消化道不良反應輕,肝腎毒性輕微。對比結果,見表2。
討 論
頭頸部癌在我國較為多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9.9%~30.2%。以鼻咽癌占首位。其次男性為喉癌,女性為甲狀腺癌。近20年來,手術和放療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頭頸部癌的全部生存率沒有明顯改善,主要是70%~80%患者診斷時已伴有鄰近組織侵犯或頸部淋巴結遠處轉移,局部治療并不能解決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的問題,局部復發(fā)率高達50%~60%,遠處轉移率20%~30%。對這些確診時己屬晚期或局部治療后出現復發(fā)或遠處轉移的患者。化療就成為其主要的治療手段。化療可以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部分患者通過化療可以縮小病灶范圍。為手術和放療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生存率。
對頭頸部腫瘤敏感的化療藥物主要有5-FU類、鉑類、紫杉類、長春堿類及吉西他濱等。對中晚期患者聯(lián)合用藥比單藥療效好。而聯(lián)合方案中含鉑類方案比非含鉑類方案有效率高。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奈達鉑聯(lián)合氟尿嘧啶治療中晚期頭頸部癌患者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輕,安全,耐受性良好,可以作為一線用鉑類藥物治療失敗患者的挽救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表1 兩組化療方案比較(例)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