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視網膜震蕩 血府逐瘀湯 中西醫結合療法
眼鈍挫傷,造成視網膜震蕩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眼底表現均有視網膜及黃斑區水腫,有的伴有視網膜出血、脈絡膜出血或黃斑區出血。其癥狀及預后取決于受傷的輕重、受傷部位等因素。輕者一般恢復快,對視力無妨;重者可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害。如果出現嚴重并發癥者,則預后不良。治療一般采用止血劑、抗生素、神經營養劑、維生素和激素等。近年來,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視網膜震蕩4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48例患者中,男37例,女11例,均為單眼患病;年齡8~61歲,平均29.9歲;拳頭打傷23例,車輛撞碰傷11例,球類擊傷6例,石子擊傷5例,爆炸致傷3例;受傷后首次就診時視力<0.1者11例,0.1~0.4者27例,0.5~0.8者10例;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及黃斑區乳白色水腫光暈。48例中13例伴視網膜出血,6例脈絡膜出血。5例黃斑區出血。3例玻璃體積血。3例繼發青光眼。4例并發白內障。1例繼發視網膜脫離。
治療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維生素B、維生素C、甲鈷胺、靜脈滴注20%甘露醇等治療,酌情使用止血劑、抗生素、激素。并發白內障者行ECCE+IOL術,繼發青光眼者行小梁切除術,視網膜脫離者行視網膜復位術。48例均采用中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以血府逐瘀湯加減。藥物組成:桃仁8g,番紅花4g,當歸尾8g,川芎10g,生地黃12g,赤芍藥6g,川牛膝12g,紫丹參10g,醋柴胡3g,炒枳殼6g,桔梗4g,廣玉金6g,六一散12g(包煎)。若視網膜水腫甚者加豬茯苓各12g,澤瀉蘭各12g,益母草10g;有視網膜、脈絡膜或玻璃體出血者加生蒲黃20g(包煎),參三七15g,白茅根15g,大小薊各10g;視網膜滲出者加制半夏10g,廣皮10g,冬瓜子15g,浙貝母10g。每日1劑,清水煎2次,分早晚兩次溫服。
療效評定標準:①治愈:視力恢復正常或至傷前水平,視網膜水腫、滲出、出血吸收;②好轉:視力明顯提高(3行以上),視網膜水腫消退,出血、滲出部分吸收;③無效:視力無明顯提高,視網膜水腫、滲出、出血無明顯改變。
結 果
48例中,治愈23例(23只眼),好轉21例(21只眼),無效4例(4只眼),總有效率91.67%。
討 論
視網膜震蕩,歸屬于祖國醫學“撞擊傷目”范疇。“目為至寶”,具有視物辨色之功能。今目為外物所傷,則組織受損,氣血瘀滯,故眼底檢查可見后極部或周邊視網膜上出現灰白色混濁水腫區,邊界不清,嚴重者伴有出血、滲出等。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以活血化瘀、行氣理滯,達到疏通脈絡、祛瘀生新的目的。根據報道,活血化瘀藥物有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抗缺血、抗缺氧等作用。上述方中,當歸尾、川芎、赤芍藥、紫丹參、廣玉金、桃仁、番紅花活血化瘀;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脈;制半夏、廣皮、浙貝母、冬瓜子、益母草、豬茯苓、澤瀉蘭、六一散化痰濁、利水濕;生蒲黃、參三七、白茅根、大小薊化瘀止血;醋柴胡、炒枳殼、桔梗行氣疏肝止痛,使氣行則血行。本方不僅行血分之瘀滯,還能解氣分之郁結,臨床隨癥化裁,以達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