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門診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健康觀念的轉變,在體現高水平的護理服務中,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門診工作中,健康教育顯示出比治療更為重要的地位。通過對門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行為,提供改變行為必須的知識、技能與服務,并且促使人們合理的利用這些服務【sup】[1]【/sup】。因此對門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影響面大,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
眾所周知,門診是一個醫院的窗口,也是對群眾進行健康教育的窗口。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能主動的到醫院體檢,進行自我保健。而自我護理正成為一個發展趨勢,門診健康教育也必將被人們所認知,并成為患者及家屬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的有效途徑,因此,應加強患者及家屬的門診健康教育【sup】[2]【/sup】。由于門診患者的流動性大,每天門診的就診業務量無法估計,每個患者疾病的病因,病種,預后各有差異。就診人的職業、性別、年齡、生理、心理狀況、文化習俗、對醫療的希望、需求、無從知曉,因此要做好門診的健康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領導重視,建立健全的實施體制、管理機制,監督部門管理到位,全體醫務人員轉變思想觀念,認識門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員參與,才能做好門診的健康教育工作。應將健康教育貫穿到患者從入院到離院的各個環節,針對某些病情多變情緒不穩的患者則采取見縫插針實施及時有效地健康教育,使門診健康教育與系統的護理行為相結合,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就醫氛圍。
這就要求要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運用護理程序,因人而異,可以采用贈送《健康教育處方》、組織專題講座、個別指導、健康教育宣傳欄、電化教育等方法滿足門診患者的健康需要。通過門診健康教育,使門診患者掌握就診須知及對疾病的治療、預防、康復、保健等方面的知識。門診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從“傳播疾病知識”提升到“建立健康行為”上來,是連接傳播知識和健康行為的橋梁,不僅是護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手段。
通過開展門診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屬得到系統的、專業的健康指導,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降低疾病的復發率,縮短病程,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健康行為,獲得很好的生活質量;而且促進了護患關系,提高了醫院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而作為門診護士,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就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這樣更有利于整體護理工作的實施。
由此可見,開展門診健康教育,合理利用醫院資源能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及其家屬,使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護理意識不斷增強,也有利于醫院自身發展,提高醫院的知名度和公眾形象,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更有利于醫院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
參考文獻
1 孫玉新,張偉,周墨菊.論健康查體中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實用醫技雜志,2007,5(2).
2 郭巧娥,郭淑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觀察.護理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