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常規制片技術是病理診斷的基礎。切片質量是指導醫師作出準確診斷的重要保證。在制片時,會遇到許多問題,如切片時出現裂痕、皺褶、破碎;染色過深或過淺等。特別是淋巴結組織,由于淋巴結組織細胞成分豐富,間質少,外周有一層較致密的結締組織被膜【sup】[1]【/sup】,這樣的結構特征決定了淋巴組織的常規制片必須遵循“薄切、淡染”的原則。筆者通過摸索和實踐,針對淋巴結組織制片時出現這些的常見問題的原因加以分析,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體會。
首先對組織切片產生裂隙的原因經行實驗分析
材料:本院手術切除的淋巴結樣本30例,取材厚度均為0.2~0.3cm,厚薄均勻,采用ZT-12P全自動脫水機進行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包埋機包埋。采用手工染色,主要試劑:Baso蘇木素-伊紅染液、0.5%鹽酸乙醇分化液。
方法:將30例樣本每個樣本分別制成兩個蠟塊,然后均分為A、B兩組;A組30例蠟塊常規置于冷臺冷卻后,按報道【sup】[2]【/sup】直接切片厚度為3μm。B組30例蠟塊置于冷臺冷卻后,將蠟塊修到最大面時用拇指捂5~6秒再切片,厚度為3μm。A、B兩組切片展片時水溫均控制在40℃左右即可,過高小皺褶打不開;過低則切片不平坦、貼片不牢易脫片;最后同時染色。
結果:B組切片效果較好、片子完整、結構完好,鏡下組織無裂隙、且連片。
染色時間的實驗分析
將B組每個蠟塊分別切3張,然后均分為①②③3組用新鮮蘇木素分別進行5、8、10分鐘染色,用0.5%鹽酸乙醇分化15秒。伊紅染色30秒。常規脫水、透明、封固。
蘇木素染色5分鐘的①組染色效果最好,顏色鮮艷,均勻,胞核、胞質清晰,這與報道的一致【sup】[3]【/sup】。
討 論
在淋巴組織疾病的研究中,石蠟切片,HE染色仍是臨床病理診斷中最為實用、簡便的方法。為了減少或糾正組織切片的裂隙、和解決染色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如下建議。
組織處理時,標本取材0.2~0.3cm為宜,厚薄要均勻;最好選用4%中性緩沖甲醛液作為常規組織固定液,并且適當延長固定時間。
切片時,擰固刀座,夾緊刀片,防止因機械部分松動而出現切片裂隙,蠟塊冷凍后不易立即切片,應將蠟塊修到最大面后用拇指捂4~5秒后切片。
裱片時水溫以40℃左右為宜,以免因水溫過高,造成切片擴散,形成人為裂隙。
染色時間比常規HE染色、蘇木素染色的時間約縮短了一半。大約為5分鐘。此時制出的淋巴組織切片平整,結構完好,鏡下觀察裂隙明顯減少或消除,組織細胞核漿對比明顯,色彩鮮艷,在高倍鏡下可以清晰地觀察核膜、核仁和染色質等細微結構。這樣能夠獲得更優良的HE染色切片,從而為臨床病理診斷醫師做出準確的診斷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德田,羅玉鳳,曹金伶,等.如何制作精良的淋巴結組織切片[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5,12(4):314.
2 康源,劉衛平.淋巴結常規制片技術體會[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2):235-236.
3 姜冰,楊軍,彭長纓.淋巴結片子染色中蘇木精染色時間的探討[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0,17(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