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06年開展非脫垂子宮經陰子宮切除術,現將其50例治療體會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病例50例,均有子宮切除指征,且子宮體均<10周妊娠大小,年齡31~65歲,平均47.5歲,其中子宮肌瘤30例,子宮腺肌病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18例。
手術方法: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導尿后,宮旁注射生理鹽水或1:2000副腎素溶液10ml。在宮頸膀胱附著點上0.5cm環形切開陰道粘膜,銳性分離,剪斷膀胱宮頸韌帶上推膀胱,打開膀胱反折腹膜,在后陰道壁與宮頸附著點靠宮頸0.5cm切開陰道粘膜銳性分離直腸宮頸間隙,打開后腹膜,剪斷骶韌帶,貼著宮頸并垂直宮頸剪開主韌帶,輕輕上推送走膀胱宮頸韌帶,露出子宮血管的上行支,鉗夾,切斷,10號絲線雙重縫扎,同法處理對側,靠宮體剪開闊韌帶前、后葉,以前或后腹膜翻出子宮,靠宮角鉗夾切斷輸卵管、圓韌帶、固有韌帶,10號絲線雙重縫扎,同法處理對側,檢查所有的斷端有無出血。1號可吸收腸線從兩側向中間連續縫合,陰道斷端及腹膜宮角殘端縫在陰道的側壁上。術后1塊碘伏紗布填塞陰道,導尿并保留尿管。
結 果
手術時間100.5±10.5分鐘,術中出血200±17.0ml并發癥2例,1例膀胱損傷,因膀胱反折腹膜明顯上移,打開時誤傷膀胱,經術中修補愈合好;另1例為宮頸殘端息肉。肛門排氣時間18±5.9小時。術后住院天數5±1.0天。術后用鎮痛劑0例。
討 論
子宮切除是婦女最常見的手術,目前手術方法有經腹、經陰子宮切除、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或腹腔鏡聯合陰式子宮切除術。我院自2006年選擇性開展陰式子宮切除術,效果滿意。由于TVH手術視野小、操作困難,易發生膀胱、輸尿管直腸等鄰近臟器損傷及術后陰道流血、陰道殘端感染息肉等。有報道,TVH并發癥的危險性較開腹子宮切除的危險性高【sup】[1]【/sup】,所以要提高TVH成功率,選擇嚴格的手術適應證、禁忌證及技術要點至關重要。
適應證:①子宮肌瘤: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多篇文獻報道,體積>12孕周的子宮經陰切除,手術時間、出血量、臟器損傷發生率、術后病率等與子宮體積<12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up】[2]【/sup】。子宮體積不再是TVH絕對禁忌證【sup】[2]【/sup】,但一般認為子宮體越大,難度越大。②子宮腺肌病;③功能性子宮出血;④子宮脫垂:特別是需要陰道壁修補的患者,作為基層醫院需量力而行,術前應充分了解陰道的寬松度、子宮體大小、形態、活動度、附件的情況、子宮后面有無結節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良好的麻醉及扎實的婦科手術基本功和密切配合的助手。
禁忌證:盆腔粘連、惡性生殖道腫瘤、子宮峽部腫瘤、宮頸肌瘤或闊韌帶肌瘤、較大的附件良性腫瘤、病人全身狀況不良,如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受損、生殖器官炎癥、未產婦。
術中技術要點:①正確打開膀胱反折腹膜是陰式子宮切除成功的關鍵,常用方式有3種:第1種是膀胱宮頸附著點上0.5cm切開陰道黏膜,暴露膀胱肌肉走向,分離,尋找膀胱宮頸間隙,上推膀胱,其間隙有滑動感,夾起滑動腹膜,夾起的為靠膀胱側,夾而不起為靠宮頸側,二者之間剪開腹膜。第2種是先打開子宮直腸凹腹膜,用示指深入盆腔,繞過一側子宮、附件達前方子宮膀胱陷凹處向外(陰道)頂起反折腹膜,在指尖指引下剪開之。第3種先處理子宮骶韌帶、主韌帶、子宮動靜脈,繼續向上處理宮旁組織和血管,此時膀胱及直腸反折會隨宮旁組織的處理而被打開【sup】[3]【/sup】。3種方法靈活運用,避免膀胱損傷。②避免輸尿管損傷,剪開膀胱反折腹膜前充分向兩側分離,其次在剪斷主韌帶時,輕輕上推送走膀胱宮頸韌帶,避免輸尿管損傷或成角畸形。③術中出血,患者血壓不高,宮頸兩側注射1:2000副腎素10ml,處理主韌帶時垂直宮頸剪斷,不易太深,避免傷及子宮血管下行支。子宮切除后應仔細檢查各斷端有無出血,子宮血管的毛頭要大,手術中避免過度牽拉,以免子宮血管斷裂出血。遇到難以控制的出血應及時中轉開腹,其不增加術后病率【sup】[4]【/sup】。
總之,陰式子宮切除具有手術時間短、腸粘連機會少、腸功能恢復快、住院天數少、術后疼痛輕、體表不留瘢痕等特點、易被患者接受、且不需要昂貴的醫療器械等特點,所以只要嚴格選擇病例,掌握手術技巧,開展陰式子宮切除在基層醫院是可行、安全的。
參考文獻
1 惪恩蘭.子宮切除術的術式選擇[J].國外醫學·婦女科學分冊,2005,32(5):269-277.
2 王沂峰,惪恩蘭.子宮切除術相關問題與思考[J].中華婦女雜志社,2005,40(10):649-651.
3 馬秀清,王瑜,印紅梅,等.巨大子宮肌瘤陰式全子宮切除術37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9(12):755.
4 劉珠鳳,朗景和,孫大為.陰式子宮切除術25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雜志,1999,34(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