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腦室出血 護理 觀察
腦出血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中老年人是腦出血發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歲為最主要的發病年齡,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血管的病變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通常所說的腦溢血是指自發性原發性腦出血。發病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絕大多數患者發病當時血壓明顯升高,導致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腦出血中繼發性腦室出血是腦外的急危重癥,以突然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為常見,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并發癥多,死亡率致殘率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嚴謹護理科學模式,對降低致殘率、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腦室出血患者55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齡48~81歲,平均63歲,意識狀態,GCS昏迷評分9~12分者38例,6~8分者12例,3~5分者5例。
病情觀察
意識的觀察:意識的改變提示病情的輕重,清醒后的患者可以通過對話了解患者的記憶力、計算力、辨別力,及思維抽象能力,以便對病情做出正確的估計。如頭疼加劇,惡心嘔吐,視物不清,提示病情加重,意識障礙可以通過痛覺刺激能否睜眼來判斷意識障礙的程度;并給予動態分析,如躁動患者突然安靜、昏睡,應懷疑病情惡化,或查看是否用過鎮靜劑和抗癲癇藥,深昏迷患者做口腔護理時,出現吐咽反射,躲避動作時提示病情好轉。
瞳孔觀察:瞳孔是反映急性期病情變化的窗戶,一般急性期患者應15~30分鐘觀察1次,一側瞳孔已過性縮小,很快進入一側或雙側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提示腦疝的可能,如伴有對側肢體偏癱,意識障礙加重,則進一步提示腦疝,并通知醫生并快速靜滴甘露醇,并做好搶救工作準備,腦橋出血時,雙側瞳孔縮小成針尖樣,蛛網膜下腔出血時,瞳孔也縮小,分析瞳孔的改變意義時,應了解瞳孔發展的過程,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和神經體征等的改變,才能評價瞳孔改變的臨床意義。
生命體征的觀察:持續心電監護,血壓可反映出顱內壓的變化,血壓逐漸升高,脈搏慢而有力,呼吸深大,提示顱內壓高,呼吸減慢,出現鼾聲呼吸,提示病危,體溫升高,提示體溫中樞調節障礙或感染。
顱內壓增高: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為顱內壓增高的三大主癥【sup】[1]【/sup】,頭疼常為持續性,伴有陣發性加劇,夜間清晨較重,咳嗽或打噴嚏,用力彎腰或低頭時加重,嘔吐則表示與飲食無關的噴射狀嘔吐,視乳頭水腫,可引起視力減退或失明【sup】[2]【/sup】。
肢體活動受限:如患者逐漸出現肢體活動受限,尤其是繼發于意識障礙加重和瞳孔改變,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處理。
癲癇:此為腦出血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病情惡化的一種前兆,應觀察抽搐發作的部位、次數、間隔時間和持續時間并做好記錄。抽搐發作可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應及時控制,防止墜床和窒息意外。
護 理
一般護理:病房保持安靜,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及生命意識的變化,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并且遵醫囑持續低流量吸氧,保持床鋪清潔平整干燥。
體位的護理:腦室出血的腦水腫嚴重,麻醉期后血壓平穩采取頭高腳低位、抬高床頭15°~30°以利于顱內血液回流,減輕腦水腫,頭偏向健側,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呼吸道的護理:腦室出血患者咳嗽及各種吞咽動作反射減弱或消失,要及時吸痰,持續吸氧,定時霧化吸入以減輕肺部感染,氣管切開要及時敷料,套管松緊度適宜,防止脫落,注意有無呼吸困難。紫紺,皮下氣腫,套管內有無出血。
大小便的護理:為了預防便秘、多食高維生素及粗纖維食物,便秘時可用開塞露和緩泄劑,禁止灌腸。昏迷患者留置尿管,做好尿管的護理,預防泌尿系感染。
腦室引流管的護理:①術后與側腦室內放置引流管:可引流出血性腦脊液,可控制顱內壓,防止腦疝的發生,腦室引流管并高于床頭,并高于頭位10~15cm,引流管過低不能降低顱內壓。過低可引起低顱壓,橋靜脈撕裂,顱內出血等嚴重后果。②保持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管內的液體波動,如波動不明顯,用手擠壓引流管是否通暢,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給患者翻身時,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脫落。③引流液的觀察:正常腦脊液24小時分泌400~500ml,呈無色清亮透明的液體。術后主意引流量的性質、顏色和出量,并準確記錄。如術后引流液的顏色逐漸加深,提示有腦室在出血,應盡早行頭顱CT檢查;如引流液混濁、有絮狀物,應考慮顱內感染,應取腦脊液做細菌培養。④妥善固定引流管:意識障礙或煩躁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檔適當約束四肢,并向家人做好宣教。防止腦脊液逆流,搬動患者時應關閉引流管。待患者安置好后固定好引流管才能開放。拔管前,先關閉引流試驗。閉管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瞳孔、意識無異常時才能拔管。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多與患者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況,主動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預期效果,并爭取家屬配合支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預防應激性潰瘍:鼓勵患者早日進食,昏迷患者48小時后,下胃管鼻飼飲食,同時運用泮托拉唑預防胃出血。
中樞性高熱的護理:術后3天內體溫38℃為吸收熱,超過38.5℃應考慮顱內感染或中樞性高熱,一般物理降溫,用35%的酒精擦浴,大血管處放置冰塊,持續降溫,必要時運用冰毯,以減低腦細胞代謝,降低氧的消耗,防止和減低腦水腫。
綜上所述,腦室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是細致而繁重的,護理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熟練的過硬的專業技術,密切觀察精心護理,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嚴潔芳,王瑞鋒,王麗麗.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9):210-211.
2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