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柴胡治療兒童水痘的臨床療效。方法:80例兒童水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單磷酸阿糖腺苷與柴胡聯合治療組,單磷酸阿糖腺苷10mg/kg,靜脈滴注,1次/日,同時口服柴胡口服液,1ml/(kg·次);對照組單磷酸阿糖腺苷10mg/kg,靜脈滴注,1次/日。結果:治療組40例,顯效32例,顯效率80.0%,有效7例,有效率17.5%,無效1例,無效率2.5%,總有效率97.5%;對照組40例顯效24例,顯效率60.0%,有效10例,有效率25.0%,無效6例,無效率15.0%,總有效率8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磷酸阿糖腺苷與柴胡聯合治療水痘起效較快,能有效縮短病程,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單磷酸阿糖腺苷 柴胡口服液 水痘 兒童
2008年1月~2011年4月應用靜脈滴注單磷酸阿糖腺苷和柴胡口服液聯合治療兒童水痘,并與單純應用單磷酸阿糖腺苷組相對照,觀察其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4月收治水痘患兒80例,均有水痘接觸史,起病初均有發熱,體溫37.7℃~40.5℃,全身皰疹呈向心性分布,符合兒童水痘診斷標準【sup】[1]【/sup】。病程3天以內,患者起病以來未系統或外用過抗病毒藥物,無心、肝、腎功能不全。將8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一般治療:有感染者給予外用1%甲紫。治療組給予單磷酸阿糖腺苷10mg/(kg·日)+5%葡萄糖150ml中靜脈滴注,口服柴胡口服液1ml/kg,3次/日;對照組給予單磷酸阿糖腺苷10mg/kg(kg·日)+5%葡萄糖150ml中靜脈點滴,兩組有感染者均予以抗生素治療。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治療1天熱退,未出現新的皮疹,3天內原有皮疹全部結痂。②有效:治療3天內熱退,斑疹或丘疹仍少量成批出現,3天后無新的皮疹出現,5天內全身皮疹全部結痂。③無效:治療3天后,仍不退熱,斑疹或丘疹仍大批出現,10天后皮疹全部結痂。顯效和有效例數的總和為總有效例數,比較兩組的總有效率。
結 果
治療組40例顯效32例,顯效率80.0%,有效7例,有效率為17.5%,無效1例,無效率2.5%,總有效率97.5%;對照組40例顯效24例,顯效率60.0%,有效10例,有效率25.0%,無效6例,無效率15.0%,總有效率85.0%,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討 論
2008年1月~20011年4月應用靜脈滴注單磷酸阿糖腺苷和柴胡口服液聯合治療兒童水痘,并與單純應用單磷酸阿糖腺苷組相對照,觀察其療效。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大多見于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干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瘢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后見于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于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見于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傳播途徑是呼吸道,水痘患者是傳染源,冬春季多見,常呈流行性。水痘從發病前1~2天到結痂為止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屬于DNA病毒。應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療水痘,其與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結合,使后者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sup】[2]【/sup】。單磷酸阿糖腺苷進入細胞后,經過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sup】[3,4]【/su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與脫氧腺苷三磷酸(dATP)競爭性地結合到病毒DNAP上,從而抑制病毒核苷酸還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國內研究證明柴胡具有解熱、鎮痛、鎮靜、抗炎,抗病原體作用【sup】[5,6]【/sup】,而柴胡口服液具有顯著的抑制病毒作用,又有藥源充足,安全范圍大,不良反應小的優點,是基層醫院治療水痘感染有效安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6.
2 師海博,王克林.最新臨床藥物手冊[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7:154.
3 Trepo C.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ra-AMP and interferon of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B.Interim analysis of an on going study.J hepatol,1991,13(1):53-57.
4 Hoofnagle JH.Antiviral therapy of viral hepatitis.in “Antiviral Agent and Viral Diseases of Man”3rd Ed,edited by G.J.Galusso,R.J.Whitley,and T.C.Merigan,Raven Press Ltd.Ny,1990,:415-459.
5 吳澤芳,熊朝敏,等.柴胡注射解熱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藥物分析雜志,1983,3(5):293.
6 龍全江.八十年代以來柴胡及其方劑藥理研究進展.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2,9(2):50.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X【sup】2【/sup】3.914,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