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卡維地洛聯合坎地沙坦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影響。方法:將符合條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61例隨機分成兩組,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BNP濃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坎地沙坦和卡維地洛能有效治療CHF患者。
關鍵詞 卡維地洛 坎地沙坦 心衰 BNP
腦利鈉肽(BNP)是一種心臟分泌的循環激素,關于BNP對心力衰竭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價值近年來國際上研究很多,由于其檢測方便、可靠、重復性強等優點,目前BNP已經成為心衰診斷、治療及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逐漸進入臨床,指導臨床實踐【sup】[1]【/sup】。近年來,應用坎地沙坦聯合卡維地洛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觀察患者血漿BNP濃度的變化。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治CHF患者161例,診斷均符合CHF診斷標準。其中男72例,女89例,其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6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3例,擴張型心肌病9例,風濕性心臟病36例。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73例,Ⅲ級8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2例,對照組79例。
排除標準:有雙側腎動脈狹窄、低血壓、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高鉀血癥、貧血、水鈉潴留者、急性心肌梗死、腫瘤、血肌酐水平顯著升高。
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給予抗心衰治療,包括去除誘發因素、限制水鹽攝入、休息、治療原發病、給予血管擴張劑及利尿劑等。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卡維地洛片,初始劑量2.5mg,每日2次,每間隔1周視患者耐受逐漸增加劑量,心率控制在60次/分或高壓降到90mmHg視為最大耐受量,靶劑量30mg/日,坎地沙坦酯片4mg/日起始,逐步增加至8mg/日。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
觀察指標:血漿BNP測定,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后分別靜脈取血,測定BNP水平(正常值0~100ng/L)。
統計學方法: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治療后血漿BN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
BNP成為診斷心力衰竭的實用方法,已成為國際公認的診斷心力衰竭的血漿標志物【sup】[2]【/sup】。Troughton等【sup】[3]【/sup】報道BNP水平與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成反比。因此監測BNP水平可以初步反映心衰程度及治療的效果,從本組治療結果看,卡維地洛聯合坎地沙坦可有效降低血漿BNP濃度,優于對照組(P<0.05)。2009年ACC/AHA指南再次強調了β受體阻滯劑在治療心功能不全的地位,β受體阻滯劑治療CHF患者,用藥初期對心肌收縮力起抑制作用,EF降低;但療程超過3個月后則心功能改善,EF增加。2009年美國ACC/AHA指南中也肯定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在心衰防治中的重要地位,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坎地沙坦酯為選擇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通過與血管平滑肌受體結合而拮抗血管緊張素Ⅱ的血管收縮作用,降低末梢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荷,達到抗心衰的作用。兩類藥物合用對CHF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激活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證明應用坎地沙坦酯和卡維地洛治療后,患者的BNP水平得到了明顯降低,還避免應用ACEI后出現的咳嗽、粒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且患者容易接受,能改善患者的癥狀,ARB良好的患者耐受性將使它在CHF的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閆明珠,胡大一.腦利鈉肽(BNP)和心房顫動[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6,5(3):93.
2 王妍.BNP與心力衰竭診斷的臨床進展[J〗.中外醫療,2009,2:154.
3 Troughton RW,Frampton CM,Yandle TG,et al.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guided by plasma amino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BNP) concentrations[J].Lancet,2000,355(9210):1126-1130.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漿BNP水平比較(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