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對1164例20~39歲非心臟內科患者的心電圖進行篩選,觀察孕婦短P-R間期綜合征發生情況。方法:選擇明尼蘇達編碼為621的心電圖,經人工分析排除心電圖自動診斷儀診斷誤差。結果:確診為短P-R間期綜合征者92例,其中男性組、非孕女性組及孕婦組的發生率分別為2.3%、3.8%及13.1%,該年齡段中,男性組與非孕女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男性組與孕婦組、非孕女性組與孕婦組比較的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論:說明孕婦短P-R間期綜合征發生率高。
關鍵詞 孕婦 短P-R間期綜合征
婦女由妊娠至分娩期間機體處于生理、內分泌變化的特殊時期,作為一組特殊人群,在妊娠期間的心電圖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在臨床體檢中發現,孕婦的短P-R間期現象在心電圖中發生率較高,且隨妊娠進程有增多趨勢。短P-R間期綜合征常導致心律失常。正常孕婦在分娩前的心電圖檢查短P-R間期綜合征發生率高于同齡男性及非孕期女性。本文通過對同年齡段男性組、非孕女性組及孕婦組的1164例心電圖短P-R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統計,以了解孕婦與短P-R間期綜合征的關系,以期引起對孕婦短P-R間期綜合征的重視。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1年6月~2005年6月收治行孕期心電圖檢查及手術科室(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婦科、產科)行術前心電圖檢查的20~39歲患者,排除有器質性心臟病病史和心動過速發作史者。
方法:使用日本NEC-KARTIZER3211十二導同步心電圖機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統計。
判斷標準:選擇明尼蘇達編碼(Minnesota Code)621,經專業人員逐一測量P-R間期,并排除:①心率≥100次/分或≤60次/分者;②非竇性P波者;③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模糊者;④任一導聯P-R≥120ms者。
統計學方法:采用PEMS3.1統計軟件,運用計數資料的X【sup】2【/sup】檢驗進行分析。
結 果
經對1164例患者的心電圖篩選,短P-R間期綜合征共92例,經X【sup】2【/sup】檢驗,男性組與非孕女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X【sup】2【/sup】1.0677,P>0.05);男性組與孕婦組比較(X【sup】2【/sup】21.049,P<0.01)、非孕女性組與孕婦組比較(X【sup】2【/sup】17.658,P<0.01)均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討 論
P-R間期主要反應了激動在心房內和通過房室結的傳導情況【sup】[1]【/sup】,臨床上心電圖短P-R間期并非少見,常規心電圖檢出率約為0.5%【sup】[2]【/sup】。正常心臟起搏時,竇性激動主要通過前結間束傳向左心房及房室結傳導,房室結是心房和心室之間的唯一通道,由于房室結呈迷路樣結構,故竇性激動通過房室結的傳導時間≥0.12秒,短P-R間期的原因可能與下列機制有關:①房室結解剖結構短小,傳導所需時間短。②交感神經張力增高,使房室結傳導時間縮短。③房室結內存在具有快速傳導作用的特殊傳導路徑,有人稱為“房室結內旁道”。④房室結加速傳導現象。
短P-R間期綜合征是一種心電圖-臨床綜合征,其診斷標準為正常竇性心律時P-R間期<110ms;正常P電軸;QRS波群<100ms;若伴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稱L-G-L綜合征【sup】[3]【/sup】。
短P-R間期綜合征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后結間束繞行到房室結下部形成的心房到希氏束的短路;Brechammacher發現的房-希通道;隨著近年心臟電生理檢查的開展,認為加速的房室結傳導也是短P-R間期綜合征的解剖基礎【sup】[4]【/sup】。房室結傳導加速的發生與植物神經的興奮性有關【sup】[5]【/sup】,發生房室結傳導加速的患者,平時交感神經張力占優勢【sup】[3,6]【/sup】。有研究證明,P-R間期與年齡成正比,與心率成反比【sup】[7]【/sup】。在同一年齡段的人群中,短P-R間期綜合征者以孕婦居多,可能與植物神經張力改變有關。孕婦血容量因代謝需要增加,需氧量也相應增加,形成組織相對缺氧,孕期機體對缺氧較敏感,導致心肌三磷酸腺中的高能磷酸鍵產生減少,反射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房室結傳導加速,而使P-R間期縮短;再者,妊娠期血管肽原酶-血管緊張素系統被激活,血循環中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升高,刺激交感神經,也可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sup】[8]【/sup】,而導致房室結傳導加速,表現為短P-R間期綜合征。亦不能排除懷孕時心律加快而使原來的臨界P-R間期縮短的可能。
短P-R間期綜合征患者常發生心律失常,包括規則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纖顫、室性心動過速,因其具有房室結增強傳導的特征(心房起博頻率≥200次/分仍可維持1:1的房-室傳導),故房撲、房顫時心室率較快,有時≥200次/分,更易演變成的心室顫動,故應重視對孕婦的心電圖檢查,加強隨訪,并對已確診為短P-R間期綜合征的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加強心電監護。
參考文獻
1 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5.
2 盧喜烈.多導同步心電圖分析大全.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99:1352.
3 吳曄良,龔仁泰.臨床心電圖鑒別診斷[M].江蘇:江蘇科技出版社,1999:288.
4 黃大顯.現代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532.
5 張書富,鄭鵬翔,華爾銓,等.短P-R綜合征并室上性心動過速的電生理特性研究[J].臨床心電學雜志,1995,2:72.
6 孫瑞龍.短P-R間期綜合征的當今評價[J].臨床心電學雜志,1997,2:49.
7 謝振武,王成,毛定安,等.P-R間期與年齡和心率的相關性及校正公式[J].臨床心電學雜志,1998,1:4.
8 蘇克平,蔡慶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與正常妊娠者β-受體變化研究現狀[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6,6:321.
表1 3組短P-R間期綜合征發病率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