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應用帕羅西汀藥物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方法: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腦梗死后抑郁患者70例,分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5例。對兩組患者應用常規藥物同時進行心理和神經內科治療,對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帕羅西汀治療。并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自制抑郁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認知功能,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抑郁程度進行評定。結果:治療組優24例,良5例,可4例,2例患者無效。對照組優14例,良7例,可2例,12例患者無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7%、65.7%。治療后治療組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認知功能,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的改善均比對照組好。結論:應用帕羅西汀藥物,對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進行治療,效果良好。
關鍵詞 腦卒中 抑郁癥 帕羅西汀 療效
腦卒中后抑郁癥(PSD),是臨床上腦卒中后比較多見的一種并發癥,發病率極高,腦卒中患者中高達50%,腦卒中后抑郁對患者神經功能康復及生活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腦梗死后抑郁患者70例,應用帕羅西汀藥物進行治療,臨床治療效果滿意【sup】[1]【/sup】。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腦梗死后抑郁患者70例,分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分別35例。兩組患者在抑郁程度,病變部位,病種,年齡及性別方面統計沒有顯著差異,因而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排除標準:①以前有家族遺傳病史,個人精神障礙史及腦卒中病史等。②發病時間在兩個月以上。③腎,肝,肺及心臟等器官功能衰竭或減退。④因失語,感知功能障礙無法參與臨床心理測試及有重度癡呆癥者患。⑤腦卒中后有意識障礙或病情極為嚴重者。⑥病情進一步惡化,有新的出血病灶或腦梗死病灶出現。⑦以前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心理和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帕羅西汀藥物(口服)進行抗抑郁治療,4周1療程。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應用自制量表分別對抑郁及其神經功能康復進行比較評定。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頭痛和口干癥狀,沒有做特殊處理,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慢慢的均消失或自行緩解。
計算方法:采取SPSS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方法計算。兩組間的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標準。
評定標準: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評定標準。神經功能康復評定參考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標準。①優: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比治療前減少大于91%。②良:比治療前減少在46%~90%;③可:比治療前減少18%到45%。④無效:比治療前減少小于18%。抑郁癥治療效果的評定標準。痊愈:治療后比治療前減少大于75%;⑤顯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減少51%~75%。⑥有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減少26%~50%。⑦無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減少低于25%。
結 果
治療組優24例,良5例,可4例,2例無效。對照組優14例,良7例,可2例,12例患者無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7%、65.7%。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差異性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患者治療后和治療前進行比較,效果改善明顯,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臨床上腦卒中后比較多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發生腦卒中后,神經功能常遭到不同程度的缺損,其工作及日常生活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sup】[2]【/sup】。對于腦卒中后抑郁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存在有兩個觀點。一個觀認為反應性機制學說。患者發生卒中后,引起其言語、肢體功能障礙,給患者的情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作用,家庭及社會角色突然改變,使其心理產生絕望感,無助感及沉重的壓力,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障礙。另一個觀點為原發性內源性學說,認為腦卒中后患者抑郁的發生和其大腦受到損害后的神經生物學發生改變相關。即腦卒中后抑郁是病灶破壞了5-HT神經元及其通路,導致神經遞質水平下降從而造成抑郁。因患者的地位及社會角色在短時間內突然發生轉變,使其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心理更是一時很難適應這種突然的轉變,因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緊張不安,焦慮及恐懼等變化,甚至有些患者會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信心,出現沮喪、悲觀甚至絕望的心理,有的患者則出現卒中后不同程度的抑郁【sup】[3]【/sup】。腦卒中后發生抑郁和患者的心理、精神壓力,神經內分泌改變及中樞神經損傷這幾個方面密切相關。據大量資料研究證明,引起腦卒中后抑郁的主要機制可能是因為腦卒中直接損害去甲腎上腺索能、5-羥色胺能神經元及其通路,使兩者之間的神經遞質降低,從而引起抑郁。此外抑郁和腦卒中的嚴重程度高低也有著相當大的關系。腦卒中后患者抑郁癥狀臨床表現主要體現如下:害怕沒有人照顧及增加家庭負擔的矛盾心理,早醒,失眠嚴重,絕望,食欲不振,主動能動性差及情緒極極端低落等。
腦卒中患者發生抑郁后,臨床上多數患者的個人主動康復愿望明顯降低。以至于延緩了其行走,運動,語言及神經功能康復能力下降,這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精神痛苦,更不利于其神經功能的恢復,因而這方面更應該引起臨床醫生及家屬的高度重視。對腦卒中后抑郁的治療,要在積極治療腦卒中的同時,對患者進行正確積極的心理疏導,選擇合適抗抑郁藥物對癥治療,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帕羅西汀的8%,P<0.05。是一種有高度選擇性的5-羥色胺及高特異性的再攝取抑制劑,它具有三環類藥物不可比擬的優點,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此外藥物不良反應少,特別是對于抗膽堿能作用及心血管的不良反應極小,因而它更適合于治療中風后的抑郁患者【sup】[4~6]【/sup】。本組研究治療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相比,差異性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和對照組患者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現頭痛和口干癥狀,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慢慢的均徹底消失或者是自行緩解,這表明應用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臨床效果滿意,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沒有藥物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闖勝,張淑芳,楊靖.帕羅西汀麥普替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對照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8,23:28-29.
2 汪毅,李海華.帕羅西汀合并心理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8,8(3):218-219.
3 張勇輝.腦卒中后抑郁的藥物治療[J].天津藥學,2008,20(4):73-75.
4 余琳玲,程偉進.帕羅西汀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6,6(6):388-389.
5 周環宇,萬忠林.鹽酸氟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7):55-56.
6 周瑾,韓毅,王冰,孫玉華.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1,3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