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榮軍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特點。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t檢驗、方差分析對職業倦怠特點分析。結果:年齡、工齡與職業倦怠部分維度存在相關性;按照α0.05檢驗水準,不同科室、政治面貌、學歷間職業倦怠得分間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本研究對榮軍醫院護士職業倦怠有了進一步了解,為減輕護士職業倦怠提供部分參考依據。
關鍵詞 職業倦怠 榮軍醫院 護士
護士從事工作的特殊性,容易產生工作倦怠【sup】[1]【/sup】,關于護士職業倦怠的研究,在綜合性、大型醫院較多【sup】[2~4]【/sup】。榮軍醫院護士職業倦怠是否有其特殊性,未查到相關文獻。本研究以某榮軍醫院護士為調查對象,分析其職業倦怠特點。
資料與方法
以山東省某榮軍醫院護士為調查對象,以病區為層,按比例隨機抽取80名護士進行調查。發放MBI量表80份,回收78份,數據完整且無邏輯錯誤的有效量表76份,有效率94.44%。
研究工具、測評方法:采用中文版MBI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MBI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共22項目:情感耗竭(9項目)、人格解體(5項目)和個人成就(8項目)。每個項目進行7級評分,0為“從來沒有出現”,6為“每天都出現”。一般說來,高度倦怠的個體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體分量表上得分較高,而在個人成就感分量表上得分較低。為提高回收量表的有效性及分析需要,添加了年齡、工齡、科室、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等項目。
統計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對榮軍醫院護士職業倦怠基本情況及得分進行描述性統計,不同政治面貌、科室、學歷間職業倦怠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結 果
基本情況及相關分析:被調查護士平均年齡31.26±2.41歲,平均工齡10.09±3.12年。年齡與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間相關系數及相應的P值分別為r-0.31,P>0.05;r-0.28,P>0.05;r0.42,P<0.05,工齡與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間相關系數及相應的P值分別為(r-0.59,P<0.05;r-0.52,P<0.05;r0.62,P<0.05),即隨著年齡、工齡的增加,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得分降低,而個人成就感得分升高。經統計學分析,僅在年齡與個人成就、工齡與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間有統計學意義。
職業倦怠得分情況及分析:不同科室、政治面貌、學歷間人數分布及職業倦怠各分量表得分及分析情況,可見內科、外科、精神科、老年公寓、康復理療科、五官科、婦科職業倦怠情況以此降低,群眾職業倦怠高于黨員,隨著學歷增加職業倦怠下降。但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科室、政治面貌、學歷間職業倦怠得分間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討 論
通過對某榮軍醫院護士職業倦怠情況的分析,不同科室、政治面貌、學歷間職業倦怠得分無差異,這與駱宏等研究發現,外科護士在人格解體維度高于其他科室存在差異,可能原因,榮軍醫院是福利機構,主要做一些外科小手術,導致護士在人格解體維度的體驗與綜合性大醫院護士存在差異。其次,本研究發現,年齡、工齡與職業倦怠存在相關性,尤其是工齡與職業倦怠的關系更為密切,即隨著工齡的增加,職業倦怠情況降低,這與蘇英、魏清風等研究類似【sup】[5]【/sup】,即職業倦怠,容易發生在職業早期。另外,本研究分析了政治面貌、學歷間職業倦怠情況,為其他研究提供部分參考。當然,本研究不足之處,樣本量少,且人數分布不均衡,可能導致結果存在部分偏倚,且不能更好地進一步分析,如不同年齡段職業倦怠情況等,這些均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張鐵山,李殿富.醫務人員工作倦怠、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醫院管理,2004,24(9):5-7.
2 蘇英,彭嘉琳,鄭日昌.北京市社會福利機構護士職業倦怠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2):150-151.
3 駱宏,葉志弘,秦建芬.杭州地區護士職業倦怠狀況調查.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6):600-602.
4 孔祥云,賈磊,茅金寶.護士職業緊張與職業倦怠相關因素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3):1-3.
5 魏清風,胡琦.省級三級甲等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狀況的調查分析.贛南醫學院學報,2007,27(3):476-477.
表1 職業倦怠人數及各分量表得分情況(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