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腹腔鏡 手術后并發癥 護理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切口小、術后患者痛苦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已逐漸代替開腹手術,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通過觀察統計術后出現的并發癥,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90例,年齡18~69歲。其中卵巢腫瘤26例,異位妊娠18例,輸卵管積水8例,子宮肌瘤38例(子宮全切術26例,子宮肌瘤剝除術12例)。
手術方法:90例患者經充分術前準備后送入手術室,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按腹腔鏡常規進行腹腔內充氣、置鏡,根據病情實施相應手術。手術時間120~180分鐘,術后均安全返回病房。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出血主要表現為切口滲血,如為腹壁小血管損傷并向腹腔出血可引起較大量出血。腹腔鏡患者術后回病房時,要查看臍孔、左右下腹部及恥上點處切口有無滲血,不能因腹部無大傷口而忽略對腹部切口的觀察。發現敷料滲濕者,及時給予更換,并加壓包扎,必要時可在穿刺孔處縫合1針止血。
呼吸道感染:表現為術后咽喉疼痛、咳嗽、痰多等癥狀,協助患者叩拍背部,6小時后護士應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針10mg、慶大霉素針16萬U、糜蛋白酶4000U霧化吸入,2次/日。
腹脹及肩背酸脹:充氣式腹腔鏡手術因術中所用氣體、手術體位及手術時間的關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及肩背酸脹。為了減輕腹脹和肩背酸脹,術中患者給予高流量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在100%,術后繼續吸氧在6小時以上,給予肩背部及肋部按摩,每次3~5分鐘,3次/日,持續2~3天。麻醉清醒后囑患者做深而慢的呼吸,每次3~5分鐘,3次/日,持續2~3天。術后采用頭低腳高位,使下腹部和下肢抬高15°~30°,持續2~3天。鼓勵患者術后4~6小時在床上翻身、活動四肢,并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適當增加青菜、水果等纖維素的攝入量,避免術后腹脹發生。同時禁食牛奶、甜食、雞蛋、豆制品等食物,以免引起腸脹氣。有研究表明,腹腔鏡術后殘余腹腔內的CO【sub】2【/sub】最多持續7~9天,平均2.6天。頭低腳高位利用重力的原理使殘留的CO【sub】2【/sub】上升聚集于盆腔,減少了對膈神經的刺激,從而減少術后肩背部和肋部的疼痛。術后吸氧能增加組織血氧含量,促進O【sub】2【/sub】和CO【sub】2【/sub】交換,減少碳酸對膈神經繼續刺激,能有效緩解患者腹脹及肩背酸脹【sup】[1,2]【/sup】。
切口感染:腹腔鏡手術極少有感染發生,多數感染僅限于穿刺處皮膚。導致感染的原因可能與含有醛類的手術器械有關,使用前消毒液沒有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殘存的消毒液可使穿刺處創面產生化學性炎癥,延遲切口愈合。同時因穿刺鞘擠壓時間過長,引起切口周邊皮膚損傷、缺血壞死。
胃腸道反應:術后惡心、嘔吐是常見的麻醉后反應,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停止。也可因術后的藥物影響。術后6小時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可進流食,如米油、面湯等,但避免吃牛奶、豆漿、甜品等食物,以免出現腸脹氣,肛門排氣后給予半流質,少量多餐。術后第2天根據情況給予軟食。惡心、嘔吐劇烈者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
引流管:術后留置引流管可將盆腔內殘留的沖洗液、血液以及滲出液等引流出體外,及時發現有無內出血。在留置期間,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受壓、堵塞,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及顏色。
膀胱、輸尿管損傷:由于膀胱臨近子宮,在手術時容易損傷。損傷的原因有膀胱充盈狀態下操作;下腹部有手術史,使膀胱的位置改變;分離粘連的膀胱和子宮時,易導致膀胱損傷【sup】[3]【/sup】。
結 果
68例患者術后12~72小時出現并發癥:呼吸道感染20例,穿刺孔出血10例,腹脹及肩背酸脹18例,胃腸道反應20例,其余病例均無并發癥。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討 論
腹腔鏡手術被老百姓稱為鑰匙孔手術,是利用現代光電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將盆腔、腹腔臟器顯示在電視屏幕上。切口小,手術的盆腔、腹腔臟器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對腸道等腹腔臟器干擾小,術后恢復快。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手術野隱蔽、不直接性、人工氣腹等,可發生并發癥。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如術前用肥皂水雙氧水碘伏的備皮法可減少術后臍部感染;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手術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巧,嚴密觀察術后病情,及早發現問題,協助醫生進行處理,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因此,應加強圍手術期管理,使腹腔鏡技術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崔福榮,劉冬華,谷巧月,等.不同氧療時間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肩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12):12-13.
2 馮雪梅,曾彩媚,李金連.腹腔鏡手術發生頸肩痛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83-84.
3 趙玉芳,薄海欣.1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輸尿管損傷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