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的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對12例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2例患者中,甲氨蝶呤保守治療2例(16.7%)。B超下清宮術2例(16.7%);全子宮切除6例(50%);修補術2例(16.7%)。結論:提高認識,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選取不同的治療手段,以保留生育能力、挽救患者生命。
關鍵詞 剖宮產后切口妊娠 診斷 治療
剖宮產后切口妊娠是一種罕見的異位妊娠,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其全稱是子宮下段剖宮產后切口瘢痕處妊娠。目前,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早期臨床上表現無特異性,術前不易診斷,常誤診誤治,術時又易發生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喪失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后果。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患者12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1年收治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患者12例,年齡22~39歲,平均28.6歲,剖宮產次1~2次,孕次2~5次,均無不潔性生活史。
臨床表現: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經病理證實。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停經及陰道流血,腹痛的少見,無痛性陰道流血為主要癥狀,其中1例為停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10例發生于流產后,突發下腹痛1例。11例尿hCG為陽性,12例血β-hCG全部增高,12例均有停經史,停經時間為38~80天,婦科檢查見宮頸外觀均無明顯異常,2例因腹痛觸診不滿意,余均未及明顯異常,5例有著色,子宮增大不明顯,10例子宮有壓痛。
治療方法:甲氨蝶呤保守治療4例。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無貧血癥狀,包塊平均直徑<6cm,出血量均少于月經量,停經時間均≤45天,甲氨蝶呤100mg,靜脈注射,1周后重復1次。B超下清宮術2例。行B超監視下清宮術,術中靜滴縮宮素20U,包塊平均直徑4.8cm和5.0cm;術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全子宮切除術,本組有4例,其包塊平均直徑>6.0cm,厚均>0.3cm,下段肌壁和包膜完整,橫行切開,可見陳舊血塊及壞死組織,清除后見子宮及宮頸完好,探查宮腔和宮頸無異常。修補術2例,2例腹腔內出血剖腹探查;1例人工流產后陰道出血多。B超特點為外突包塊與膀胱之間肌層菲薄、不連續,正常子宮部分下緣距正常宮頸上緣距離1~3cm。術中探查見切開包膜,僅見漿膜層,見子宮下緣和宮頸上緣組織新鮮,下段無明顯膨大、受侵,切緣無明顯活動性出血,探查宮腔和宮頸后,行修補術。隨訪:每周監測血β-HCG至正常,監測B超至盆腔包塊消失。
討 論
剖宮產后切口妊娠是罕見的異位妊娠,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早期臨床上表現無特異性,術前不易診斷,常誤診誤治,術時又易發生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喪失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后果。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患者12例,探討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處早期妊娠的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認為應提高認識,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根據不同類型選取不同的治療手段,以保留生育能力、挽救患者生命。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附著于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的微小縫隙上,是少見的妊娠類型。由于切口妊娠與宮內早孕、先兆流產、不全流產癥狀相似,故早期診斷較困難,而B超對切口妊娠的早期診斷重要,所以人流前應先做B超檢查,以避免對切口妊娠的漏診而盲目行吸宮術。同樣對于有剖宮術史的患者,若在清宮術中遇到難以控制的大出血亦應考慮到切口妊娠的可能性以便早期診斷及時處理。剖宮產后切口妊娠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大多數認為主要是與剖宮產術后引起的子宮內膜修復不全、血供減少、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瘢痕裂開有關【sup】[1]【/sup】。筆者在醫療工作中避免過度刮宮和提高剖宮產手術質量及縫合技巧是預防的關鍵【sup】[2~4]【/sup】。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規范操作和術后處理可降低剖宮產切口妊娠的發生率。更重要的是加強對CSP的認識,對有這些危險因素的婦女一旦妊娠應警惕異位妊娠【sup】[5~6]【/sup】,行超聲波檢查時,應高度重視子宮前壁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對不典型病例采取相應輔助檢查,以提高確診率。
總之,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部位妊娠發病率較低,容易誤診,一旦誤診,易發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該病隨剖宮產率增加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對于本病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提高對其認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保留生育能力非常重要,對于疑似患者必須進行超聲波檢查,在檢查時應高度重視子宮前壁情況,這樣防止漏診。由于本組資料較少,缺乏代表性,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和觀察,進一步擴大樣本,多收集資料,尋求診斷要點和臨床規律,總結治療經驗,提高診斷和治療水平。
參考文獻
1 Godin PA,Bassil S,Donnez J.An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vious caesare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1997,67(2):398-400.
2 Jarkovic D,Hillaby K,Woelfe B,et al.First-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c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3 符元春,田艾軍.經陰道彩超對子宮切口妊娠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543-544.
4 黃余良,劉玨,張群鋒.子宮切口妊娠誤診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1072-1073.
5 Wang CJ,Chao AS,Yuen LT,et al.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6,85(2):49.
6 Marcus S,Cheng E,Goff B.Extrauterine pregnancy resulting From early uterine rupture[J].Obstet Gynecol,1999,94(5Pt 2):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