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010年3月治療先兆流產患者130例,用自擬阿膠珠安胎飲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30例,年齡23~41歲。根據辨證均屬脾腎兩虛,沖任不固。主要表現為,停經35天以上,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之,腰膝酸軟,小腹隱痛,尿妊娠試驗陽性,B超提示有心管搏動(一般見50天左右)。其中陰道少量出血60例,中等量出血25例;出血1周以內28例,2周以內12例,出血2~4周5例;妊娠40天以內28例,41~50天62例,51~60天25例,60~90天5例,90天以上10例。其中習慣性流產4例。
治療方法:以自擬阿膠珠安胎飲口服為主。基本方:阿膠珠10g,黃芪30g,黨參15g,仙鶴草10g,杜仲15g,續斷10g,菟絲子10g,黃芩10g,白術10g,桑寄生10g。若脾虛納差乏力者可加山藥10g、扁豆10g、甘草10g,若腎虛者加熟地10g、芋肉10g,有小腹下墜者加升麻15g、柴胡15g,腹痛者加白芍10g,心煩少寐加夜交藤15g,胎動下血加重阿膠珠用量外加旱蓮草,納差加砂仁、陳皮,嘔惡加竹茹、生姜。日1劑,水煎服。共服5~30劑。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6月25日發布的《中醫婦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①有效治療:血止胎安,癥狀消失,觀察1~2周左右,各檢查證實為正常妊娠。②好轉:出血停止或減少,癥狀改善,各項檢查為正常妊娠。③無效:出血不止或量漸增多,腹痛加重轉墮胎流產或死胎。
結 果
有效90例,好轉27例,無效13例,總好轉90%。
討 論
先兆流產為婦科常見病,屬中醫“胎漏”、“胎動不安”范疇,因沖任氣血不和,胎元不固所致,中醫學在辨治本病時以補腎安胎為主。本方中阿膠珠降低了滋膩之性,同時降低了礙胃的不良反應,增強養陰潤肺作用,矯正了其不良氣味,有止血安胎作用,黨參、黃芪、白術健脾益氣,增強中元提攝之力,使胎元不易墜落,白術還兼有安胎健脾雙重作用;砂仁運脾和中化濕;川斷、桑寄生、菟絲子補腎益精、固攝沖任壯腰以安胎;仙鶴草止血以安胎;鉤藤養心安神;因產前多熱,黃芩苦寒清胎熱而止血安胎,被中醫稱為安胎圣藥,文獻記載有擴張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毛細血管網交點作用,能增加子宮胎盤血液循環,促進蛻膜發育,抑制母體對胚胎的排斥作用。綜觀全方,補腎以強胎元之根,補脾以承載胎元之本,脾腎健則胎元固,故對治療先兆流產具有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