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透析低血壓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有效容量的減少,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功能降低,生物相容性藥物對血壓的影響,透析間期患者體重明顯增加,大量出血或失血等,是造成低血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和護理對策:嚴格控制水分的攝入;選擇合適的透析器及管路;加強巡視,嚴格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補充容量等,以減少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癥低血壓的發生。
關鍵詞 維持性血液透析 并發癥 低血壓
血液透析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維持性血液透析【sup】[1]【/sup】,然而透析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sup】[2]【/sup】,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透析低血壓發生的原因、治療及護理進行總結如下。
透析低血壓發生的原因
有效容量的減少:這是血液透析中低血壓最常見的原因。首先在透析中除水低于干體重就發生低血壓,除水量過多一定會出現低血壓【sup】[3]【/sup】。其次除水速度過快也會出現低血壓,因為超濾率大于毛細血管再充盈率,所以出現低血壓。還有其他因素,如:對超濾量錯誤的估計;血管通路靜脈端不暢,超濾量過多,造成血容量減少。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慢性透析患者50%發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由于透析膜和過敏性毒素引起的低血壓,導致透析中液體排出過多出現癥狀性低血壓或者導致血漿中多巴胺β-羥化酶活性升高出現高血壓。
心臟功能降低:患者心臟功能降低,如房顛、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梗死使心輸出量減少,而引發低血壓。
生物相容性藥物對血壓的影響:天然纖維素膜生物相容性差,可以激活補體,使白細胞黏附在肺毛細血管床上,造成低氧血癥。同時補體激活后產生一些過敏毒性物質,對血管有不良影響,發生低血壓。
透析間期患者體重明顯增加: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清除了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滲透物質,造成血漿滲透壓相對低于組織間液,從而發生低血壓。患者體重增加過多,也容易發生低血壓。
大量出血或失血:在透析過程中,透析管路發生破裂,或穿刺針滑出未被及時發現,造成患者失血過多而導致低血壓。
此外,臨床上還有一些其他可以引起低血壓的因素,透析中進食過多,增加內臟血流,減少回心血量,誘發低血壓。一些患者使用鎮靜劑等都是導致低血壓發生的因素。
臨床表現
患者在透析過程中若出現低血壓,多數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視力模糊、眼前發黑、頭暈、胸悶、盜汗、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困難,甚至一過性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等臨床癥狀。如能早期發現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治療及護理
嚴格控制水分的攝入。在治療過程中,要嚴格限制患者的飲水量,減少病情進一步的發展。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透析器及管路,對首次透析、年老體弱、兒童應采用小面積透析器及管路。透析器和血液管路要預充生理鹽水以免對容量減少不適應。
透析過程中積極巡視,嚴格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透析器有無破膜,透析管路有無破裂,各接口有無松動,保證透析管路通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準確設定透析機上的各項指標。
透析中患者發生低血壓應立即采取平臥位,迅速補充容量,同時適當減慢血流量,減低超濾或暫停超濾,同時給予患者吸氧。一般輸入5%碳酸氫鈉100~150ml或生理鹽水100~200ml,50%葡萄糖100ml,必要時給予白蛋白、血漿擴容。根據長期的護理經驗,對可能發生低血壓的患者實行鈉超濾梯度透析,即是采用高-鈉透析及設置個體化的逐漸減少的超濾除水方式。透析開始時采用高鈉透析可提高血漿晶體滲透壓,有利于細胞內及組織間的水分向血管內轉移,維持血漿量,有利于超濾脫水在清除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同時,鈉離子的濃度穩定下降,有利于透析中血漿滲透壓的恒定,減少透析中血液動力學穩定性,進而減少低血壓的發生【sup】[5,6]【/sup】。對于老年人可采取低溫聯合可調鈉透析,以降低低血壓的發生。
綜上所述,有效容量的減少;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功能降低;生物相容性藥物對血壓的影響;透析間期患者體重明顯增加;大量出血或失血是造成低血壓的主要因素。提高了透析質量和效果,延長了患者的存活質量及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佐中孜,秋葉隆,龐寶珍,等.譯.透析療法[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177-180.
2 詹亞梅,楊衛平,邱德文,等.人參湯對缺血性心臟病治療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11):655-657.
3 刁秀竹,柴樹人,楊沐,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臨床分析[J].中國腎臟病雜志,2000,(16):290.
4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56-558.
5 李小銀,林芝,周鳳嬋,等.應用循證護理解決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實踐[J].現代臨床護理,2005,4(3):9-11.
6 楊曼,李慧霞,閆海霞.血液透析中對發生低血壓的機制及防治措施.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