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收治的102例甲狀腺結節患者應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切口長度及住院時間,并發癥回顧性總結,結果: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較傳統手術,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結論: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安全有效,術式簡單。
關鍵詞 甲狀腺切除術 小切口 改良手術 甲狀腺結節
近年來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開始應用于甲狀腺結節及其他甲狀腺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我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使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治療102例甲狀腺患者,本文對手術方法及術手并發癥進行回顧性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行CT或彩超檢查確認甲狀腺結節。102例患者中,男34例,女68例;年齡16~76歲,平均43.2歲;結節直徑0.8~3.6cm,平均3.3cm。
手術方法:102例病人均取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均行頸叢麻醉,仰臥位,保持頭適度后仰顯露頸前部,在患側甲狀腺表面皮膚皺褶作長3~5cm小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后游離皮瓣,上緣到甲狀腺軟骨,下緣達胸骨上窩,將頸白線和甲狀腺外筋膜切開后向外側牽拉頸前肌群,暴露甲狀腺后探查甲狀腺結節、位置、大小,先分離結扎甲狀腺峽部血管,切開甲狀腺峽部,再離斷,結扎甲狀腺中動脈,并適當于甲狀腺上下極向下或向上牽引,充分暴露甲狀腺,離斷結扎上下動靜脈切除大部分甲狀腺組織及結節。游離甲狀腺下極時進行囊內離斷分支,術后保留甲狀腺后被膜,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游離時可以緊貼甲狀腺上極遠離甲狀軟骨前板,鉗夾上極時血管鉗緊貼上極進行鉗夾,腺體前血管鉗鉗夾右上極腺體上,充分止血后,利用可吸收縫線縫扎甲狀腺殘端,術后置引流管引流,常規抗感染等處理。
結 果
本組病例手術時間35~55分鐘,平均43分鐘,切口長3~5cm,術中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
討 論
甲狀腺結節是普外科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常采用手術治療,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存在許多缺點,破壞了頸前正常的血供和淋巴回流,使患者術后切口出現皮下結節,手術切斷頸前肌群,術后易出現頭疼頸前活動受限,緊縮感等并發癥,且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多,術后并發癥多等。
隨著微創理念被人們廣泛接受并逐漸獲得改進和提高,通過本組病例回顧分析,小切口改良甲狀腺術具有如下特點:①手術切口小沿皮膚皺褶切開,有助減少手術瘢痕;②術中不游離頸闊肌下皮瓣,減少出血,恢復快及避免橫斷肌肉縫合導致切口突出皮膚表面及術后吞咽疼痛,切口周圍無明顯神經感覺障礙;③術后用可吸收組織線縫合傷口,減少異物反應,切口美觀,瘢痕小。在手術中注意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術中保持手術野暴露充分,以免損傷重要血管,神經,必要時中轉傳統手術,術后常規置引流管,通過本組病例回顧分析,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療效顯著,手術創傷小,出血小,恢復快,并發癥小,適合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明華,汪令成,潘俊峰,等.甲狀腺腺葉切除治療術中未能確診的甲狀腺單結節病變.中國綜合臨床,2004,(2).
2 張昌洪.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與傳統手術對比分析.吉林醫學,2010,32.
3 李建軍,陳澤忠,劉亞松,等.小切口直接入路甲狀腺切除術.醫師進修雜志,2005,28(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