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fā)性氣胸一般是由肺大皰破裂所致【sup】[1]【/sup】,容易復發(fā),是肺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sup】[2]【/sup】。開胸手術治療,對患者損傷較大,醫(yī)療費用也高,近年來,多采用胸腔鏡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自發(fā)性氣胸患者62例,實行電視胸腔鏡手術,所有患者均為男性,年齡16~60歲,平均32.5歲。原發(fā)性氣胸52例,繼發(fā)性氣胸10例。術后有2例肺泡漏氣外,平均住院6天,均全部出院,術后對患者長期隨訪,未發(fā)現(xiàn)1例復發(fā)。
手術方法:手術在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在胸腔鏡下行肺大泡結扎或切除術,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呼吸順暢,治療效果明顯。
護 理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胸腔鏡手術作為一項新開展的手術類型,患者對其了解甚少,難以接受,容易產(chǎn)生恐懼,緊張情緒。針對患者這種心理特點,有必要向被手術者講述此術式的優(yōu)點,及醫(yī)師用此術式的可靠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介紹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取得合作,主動接受手術治療,對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法也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②術前指導: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過程,增強患者的信心,指導患者深呼吸及腹式呼吸,學會有效咳嗽,吹氣球等肺功能鍛煉,并掌握床上翻身,坐起,下床活動的技巧。
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手術后,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注意心電監(jiān)護,同時患者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利于呼吸,禁食禁飲。②胸腔閉式引流管及出血的觀察:胸管妥善固定,防止脫落;術后12小時內應隔30~60分鐘擠壓引流管1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壓、扭曲、脫落、堵塞【sup】[3,4]【/sup】;引流瓶不應高于患者的胸腔,密切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當胸腔引流量>100ml/小時連續(xù)2~3小時,引流液顏色鮮紅并有較多的凝血塊,血壓進行性下降、心率增快、尿少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現(xiàn),應高度警惕胸腔內活動性出血,及時報告醫(yī)生并處理。③加強肺功能鍛煉,促進肺復張:胸腔鏡術中,術側肺萎縮,如果肺膨脹不良,易造成術后肺不張和低氧血癥。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在充分止痛的基礎上盡早讓患者咳嗽、排痰、行超聲霧化吸入4次/日,必要時協(xié)助醫(yī)生行氣管鏡吸痰,確保呼吸道通暢。并指導患者作深呼吸運動,術后第2天即進行吹氣球等呼吸功能鍛煉,以促進肺早日復張。本組患者通過配合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無1例發(fā)生肺不張等并發(fā)癥。④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胸腔鏡肺大泡結扎術后的主要并發(fā)癥為肺泡漏氣【sup】[5]【/sup】。表現(xiàn)為胸腔引流管內持續(xù)排出氣體。此時需囑患者有痰咳出,但不鼓勵咳嗽,同時加強肺部聽診注意肺部呼吸音的變化及肺膨脹情況。輕微漏氣可不予處理,較明顯,漏氣則需封閉肺破口。我科試行向胸腔內注入高滲糖行胸膜固定術治療肺泡漏氣效果良好。
健康教育:①安定患者及其家屬情緒,鼓勵其樹立信心,保持樂觀態(tài)度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②指導患者進食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飲食,以增進機體抵抗力,促進健康;③教會患者掌握出院后保健知識和方法。如飲食、休息、活動。遵醫(yī)囑用藥,功能鍛煉,及時復查。
參考文獻
1 孫圓,鄒海歐,田淑菌,等.胸腔鏡下治療脊柱側凸和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24(12):64-66.
2 辛洪玉.胸腔鏡下治療氣胸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4):528.
3 李碧輝,陳小帆,陳麗娜.胸腔內置管閉式引流治療胸腔積液83例護理體會[J].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3,3(9):855.
4 陳德,李志強.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36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1,17(4):335.
5 Jancovici R,Lazdunki L,Pins F,et al.Complications of videoassited thoracic surgery:a five-yeaexperience.Ann Thrac Surg,1996,6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