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鼻內鏡下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對46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內鏡下使用雙極電凝止血。結果:46例患者中,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1例,總治愈率100%。結論:鼻內鏡下雙極電凝止血效果好,損傷小。
關鍵詞 鼻內鏡 頑固性 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癥之一,可單純由鼻病所致,亦可由全身疾病引起。頑固性鼻出血又叫難治性鼻出血,是指經常規治療無效,包括前、后鼻孔填塞治療亦無效的鼻出血,治療上較為困難,常在較短時間內多次、大量出血,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驟停等嚴重并發癥。隨著近年來鼻內鏡技術的普及、推廣,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2008年5月~2010年10月治療頑固性鼻出血46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46例鼻出血患者均住院治療,且住院前均在當地醫院行過1次或1次以上前鼻孔填塞治療。所有患者均為單側鼻出血。男32例,女14例;年齡22~67歲;平均45歲。出血原因可歸納為3類:①全身因素30例: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疾病;②鼻部因素10例:伴有鼻中隔偏曲,鼻竇炎,鼻部血管瘤等;③無明顯原因者6例。出血部位經鼻內鏡檢查,中鼻道20例,嗅裂12例,下鼻道后段11例,找不到明確出血點者3例。上述所有患者行凝血機制檢查回示均正常。
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在內鏡下先行取出前鼻孔填塞紗條,以1%丁卡因麻黃素棉片表面麻醉、收縮雙側鼻腔黏膜3次;以吸引器吸出凝血塊及出血,保持視野清晰,按下列順序檢查鼻腔查找出血點:①鼻中隔前下;②下鼻道和鼻底;③中鼻道,上鼻道和嗅裂;④后鼻孔和鼻咽部。找到出血點后,使用雙極電凝出血部位,若出血點較大呈彌漫性,則以三氯醋酸燒灼至局部黏膜發白為止;在電凝或燒灼部位以明膠海綿覆蓋,保護創面,再以膨脹海綿填塞鼻腔。本組病例中有3例患者找不到明顯出血點,將凡士林紗條剪成5cm長短,自鼻腔底向頂部疊加,填塞鼻腔,壓迫止血,同時自制彈性繃帶環繞患者頭部枕骨粗隆至前鼻孔處,加壓前鼻孔處,防止因患者因噴嚏或填塞時間過長至紗條松動。
治愈標準:治療后1個月內未在同一區域發生鼻出血。
結 果
46例患者中,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1例,總治愈率100%。
討 論
鼻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病因較復雜,治療方法亦較多,如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燒灼法、血管栓塞、結扎等。但對于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上述傳統止血方法有一定不足之處。
對于頑固性鼻出血,關鍵問題是找到出血部位,自鼻內鏡應用以來,此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鼻內鏡下進行操作,視野清晰,與鼻吸引器配合,邊吸邊找,較易找到出血點,與常規盲目前、后鼻孔填塞治療比較具有損傷小,止血準確迅速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大章,程靖宇,韓軍,等.難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60.
2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