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資料
患者,男,53歲。因腹脹,乏力,腹圍增大并雙下肢浮腫20天,于2001年5月11日入院。既往乙肝病史10年,肝硬化史半年,合并腹水2個月,未系統治療。入院查體:血壓110/70mmHg,神清,面色晦暗,鞏膜輕度黃染,頸部前胸散在蜘蛛痣,腹膨隆,移動性濁音陽性,肝脾觸診不滿意,雙下肢高度浮腫。輔檢:血常規:WBC 2.25×10【sup】9【/sup】/L,Hb 125g/L,PLT 65×10【sup】9【/sup】/L;肝功:TBIL 25μmol/L,DBIL 12.3μmol/L,ALB 21g/L,TP 58g/L,CHE 3481U/L,凝血酶原時間17.29秒,部分凝血酶原時間54秒,腎功能電解質正常。彩超:肝臟體積縮小,被膜增厚不光滑,呈鋸齒樣凹凸不平,實質光點粗大不均,回聲增強,血管網絡不清,門靜脈主干增寬內徑1.5cm,脾臟4.9cm×16.7cm,下腹腸間見游離液體7.2cm。診斷:肝硬化失代償期,腹水,脾功能亢進癥。給予保肝,利尿,間斷補充血漿及白蛋白系統治療半個月后病情好轉,腹水消失,但病人因外出勞累后突然出現頭痛,視物模糊,急返醫院對癥處理不見好轉。體檢頭CT示:左枕頂葉腦出血,給予脫水降顱壓止血治療中因合并癲癇持續狀態,終因抗癲癇治療藥物及肝功進行性惡化,病情加重肝昏迷而死亡。
討 論
腦出血的常見原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腦淀粉樣血管病,其他少見原因:血液病,梗死性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療并發癥,腦動脈炎,膠原性疾病和腦腫瘤等【sup】[1]【/sup】。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多見,而合并腦出血罕見。2002年孫虹曾報道肝硬化合并脊髓出血1例,分析其病因為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及脾功能亢進所致血小板減少有關【sup】[2]【/sup】。該病例既往無高血壓病史,亦無家族性腦血管疾病史,肝功能損害嚴重,凝血功能異常,脾大功能亢進,血小板明顯減少,是引起腦出血的原因。該病例診斷腦出血依據:①頭痛、惡心等高顱壓癥狀,神經系統局灶性癥狀為視物模糊;②查體:皮層盲;③頭CT所見及凝血功能異常。對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此病易誤診為早期肝性腦病,因肝性腦病早期可出現精神癥狀,誤將頭痛視物不清認為精神癥狀,惡心癲癇為肝昏迷高顱壓所致。故遇肝硬化失代償期的病人如有神經系統癥狀時應想到合并腦出血的可能,以免漏診。
參考文獻
1 饒明俐,林世和.腦血管疾病.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4-125.
2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