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討論羊水污染對新生兒的危害及觀察處理。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4月羊水Ⅲ度污染60例臨床資料,分析其對心臟、肝臟及大腦等多臟器的危害。結果:羊水污染常被認為是胎兒宮內窘迫的指標,污染度高,胎兒窘迫發生率愈高,各個臟器功能的損傷越重。實驗室各項指標如心肌酶: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增高55例(91%);肝酶: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均增高15例(25%),均排除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頭顱MRI檢查考慮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10例(17%)。結論:①對于羊水污染的患兒均應進行各臟器功能檢測,盡早診斷及治療;②對于羊水污染臨床確診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新生兒告知家屬后期隨訪,監測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關鍵詞 羊水污染 新生兒 危害
近年來婦產科剖宮產率不斷上升,其中以胎兒宮內窘迫為指征上升最明顯,羊水污染常被認為是胎兒宮內窘迫的指標,是由于胎兒宮內缺氧反射性引起腸蠕動增強和肛門括約肌松弛,使胎糞排入羊水中,是胎兒宮內缺氧征象【sup】[1]【/sup】。新生兒科住院病人中羊水污染可占絕大部份。通過臨床分析發現羊水污染后所致損傷表現呈多樣性。了解羊水污染的臨床特點,對診斷和治療羊水污染所指的損傷有重要指導意義。現回顧性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羊水Ⅲ度污染足月新生兒60例,男40例,女20例;羊水污染的新生兒出生后Apgar評分7~10分58例,4~6分2例。
方法:對60例患兒資料進行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轉歸等方面的分析。
結 果
臨床表現:嘔吐25例(42%),呼吸困難15例(25%),抽搐5例(8%),無癥狀15例(15%)。
輔助檢查:入院后均行肝功、肝酶、心肌酶、腎功檢查,生后3天行頭顱MRI檢查。結果回示:心肌酶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CK-MB)均增高55例(91%);肝酶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均增高15例(25%),均排除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頭顱MRI檢查考慮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10例(17%)。
治療:心肌酶增高者均于1,6二磷酸果糖針160mg/(kg·日)靜滴,1次/日;肝酶增高者予復方甘草酸苷針1ml/(kg·日)靜滴,1次/日;確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加用神經節苷酯針20mg/日,療程均7~14天。
轉歸:心肌酶在7天內降至正常的10例;在14天內降至正常的40例;其中有5例隨訪至出院后1個月左右才降至正常;肝酶在7天內降至正常的5例,在14天內降至正常的10例。確診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患兒,出院時行NBNA評分均>37分【sup】[2]【/sup】。1例隨訪至6個月,生長發育落后于同齡兒。
討 論
羊水污染常被認為是胎兒宮內窘迫的指標,加之監護的使用,社會因素的影響,均造成其指征上升。而新生兒窒息常常是胎兒宮內窘迫的延續【sup】[3]【/sup】,至目前為止,臨床上羊水Ⅲ度糞染仍作為判斷胎兒宮內窘迫的一個重要指標。胎兒宮內缺氧后,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使胎心變慢,同時可使腸蠕動亢進,肛門括約肌松弛,胎糞排入羊水中出現羊水污染。我們認為羊水污染是診斷胎兒宮內窘迫的指標,出現羊水污染應加強監護與觀察,綜合多項指標全面分析,盡早診斷及治療,從而對提高新生兒預后及生活質量有很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臨床醫師要注意:①對于羊水污染的新生兒生后均應送至新生兒室觀察,進行各臟器功能監測,盡早診斷及治療;②對于有羊水污染病史,臨床確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告知家屬后期隨訪,監測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參考文獻
1 劉維超,顧美禮.羊水糞染的危害及其監測.實用婦產科雜志,1995,11(6):7.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8-430.
3 薛敏.羊水污染與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關系(附103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學,1999,9(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