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隨著三高癥發病率的增多,眼底出血的患者也隨之增加,易反復發作,往往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為此發現應給予及時的治療。因其對視力的產生巨大的影響,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臨床上對眼底出血發生的原因是可以防范的,對病因進行早期治療對保護視力有重要的意義。
眼底出血的病因
眼底出血并非是一種獨立的眼部疾病癥狀,而是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常見于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及腎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盤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視網膜病變,眼外傷性眼底出血。由于各種不同的病因導致相同的病理損害,如視網膜出血,滲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故眼內出血必有所因,臨床當審證已求因,審因已論治。主要病因包括:①機械性阻塞,如血栓;②炎癥性疾病或免疫復合物侵犯血管壁,致使血管組織發生炎性變性,如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盤血管炎;③全身性血管病變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血液病等視網膜病變;④眼外傷出血;⑤視網膜血管異常,由不同的病因導致的相同病理損害,如視網膜出血、滲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眼底出血的病理特征
眼底出血通常指的是視網膜出血。多為視網膜靜脈及視網膜毛細血管血液回流障礙或血管壁本身的病變所致。視網膜本身的出血分為視網膜淺層出血與視網膜深層出血。視網膜淺層出血的眼底視網膜表現為火焰狀、片狀或條狀出血。多因視網膜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靜脈阻塞、腎病性視網膜病變、血液病等引起。視網膜深層出血的眼底視網膜表現為圓點狀出血。可發生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和高血壓眼底病變。此外,不是視網膜本身血管出血的稱為視網膜前出血與視網膜下出血。視網膜前出血多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和眼外傷引起。視網膜下出血多因眼球脈絡膜炎癥、變性,進而產生的新生血管的出血。如老年性黃斑變性、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黃斑病變等疾病都容易引起視網膜下充血。
上述各種原因所致的視網膜出血量較大,均可向前方進入玻璃體,形成玻璃體積血。這也是玻璃體混濁、機化,并牽拉視網膜,導致視網膜脫離的常見原因。眼底出血是全身疾病或眼部病變的客觀體征之一,一旦發現視網膜出血的體征,眼科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眼部及全身性疾病的檢查,尋找出血的誘因。在對眼底出血進行止血、促進吸收治療的同時,還要對誘使出血的全身疾病進行治療,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眼底出血病因的治療
多種疾病都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其中最常見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靜脈阻塞、視網膜血管炎癥。此外,外傷、異物等也可能導致眼底出血。根據不同的發病機制、病因和表現不同,眼底出血的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果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眼底出血,控制血糖是很必要的,同時可能需要進行激光或手術治療。如果是視網膜血管靜脈阻塞或視網膜血管炎癥引起的眼底出血,需要查明是否是全身原因引起的,如是否是高血壓引起的等。這種情況如果出血較少,可以用藥物吸收;如果出血較多,則要考慮手術治療。由于眼底出血可能出現易出血的新生血管,應對這種情況則要考慮激光治療或打藥。另外,如果視網膜血管炎癥與免疫性疾病、結核有關,還要積極治療這些疾病。
眼底出血對視力的影響
眼底出血對視力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量。視網膜內的出血病變部位經常位于視網膜內有病變的小血管。人的視力功能中心位于黃斑區,因為此區內的視網膜內沒有血管分布,因此,當視網膜內的血管出血時,對視力影響并不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期,出血部位主要位于視網膜前和玻璃體,出血的來源主要為視網膜新生血管。若此時出血發生在黃斑區,即使少量出血,對患者的視力也會產生嚴重影響。而玻璃體出血對患者的視力產生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出血量。出血量較少,患者視力可能僅出現輕度下降;出血量多,患者視力可能只有光感。玻璃體第一次出血被吸收后,部分患者可再次或反復多次發生出血。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預后及對患者視力的影響也不一樣,因此,眼底出血對視力的影響因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而異,應該積極治療并控制原發性疾病,對視力的恢復產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