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McCully等利用高同型半胱氨酸飲食制作動物模型,結果小鼠發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累及大、中、小動脈,引起各臟器如心、腦、肺、脾、腎等組織梗塞。臨床上發現高胱氨酸尿癥患者早年多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高發腦梗死和心肌梗死。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已經作為一種新的獨立的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危險因素受到人們關注。有人研究結果表明,單支、雙支、多支血管病變的患者血漿Hcy水平呈逐級上升趨勢,并且與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狹窄≥99%的患者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狹窄<75%的患者【sup】[1]【/sup】。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討在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肌損傷的關系,我們采用血清肌鈣蛋白的濃度來評估心肌損傷的程度。
資料與方法
2007~2010年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冠心病患者52例,均全部治愈,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齡48~69歲,平均58±4.2歲,排除了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腎功能不全的病例,對照組20例性別、年齡相當的健康體檢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56±3.6歲。見表1。
全部52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健康體檢者均于禁食8小時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ml檢測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濃度,5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后入住ICU即刻抽取靜脈血2ml檢測血清cTnI的濃度,并于術后12小時再次抽取靜脈血2ml檢測血清cTnI的濃度;20例健康體檢者于體檢時及12小時后抽取靜脈血2ml檢測血清cTnI的濃度。比較A、B、C3組患者2個時間點血清cTnI的濃度差異。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Sigmastat2.03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One-wayANOVA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52例冠心病中,32例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正常范圍,為8.26±1.88μmol/L分為A組,20例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為32.36±4.35μmol/L分為B組,20例健康體檢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值均在正常范圍,為7.89±1.68μmol/L。A組患者術后0小時測定cTnI的濃度0.42±0.08ng/ml,12小時測定cTnI的濃度0.51±0.06ng/ml,B組患者術后0小時測定cTnI的濃度0.62±0.05ng/ml,12小時測定cTnI的濃度0.78±0.06ng/ml,C組相應時間測定cTnI的濃度分別為0.08±0.01ng/ml和0.06±0.02ng/ml,與A組患者相比,B組2個時間點測定cTnI的濃度均高于A組(P<0.05),與C組健康對照組相比,A、B兩組患者cTnI的濃度均明顯高于C組健康對照組(P<0.01),見表2。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存在心肌損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肌損傷有關,是加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肌損傷的危險因素之一,可作為評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臟功能恢復、轉歸、預后的指標之一。
討 論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CABG)患者冠脈病變復雜,手術創傷大,術中體外循環和手術操作都不可避免導致心肌發生缺血損傷和缺血再灌注損傷,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肌損傷程度成為影響手術的成敗和患者的遠期預后的關鍵。
心肌肌鈣蛋白I僅存在于心肌組織中,而目前臨床常用的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肌酐激酶和乳酸脫氫酶等亦存在于非心肌組織中,因此,心肌肌鈣蛋白I作為心肌損傷的生化標志物,具有極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許多研究發現,體外循環心臟手術術后,心肌肌鈣蛋白I的表達量均增加,表明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中心肌損傷的不可避免性。心肌肌鈣蛋白I的敏感性可以用來檢測心臟手術術中心肌損傷的微小差別,所以,在本實驗中,我們采用心肌肌鈣蛋白I作為心肌損傷標志物,評價CABG術后心肌損傷的程度。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一種獨立的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約10%的冠心病患者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有關,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過其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致血栓作用、擾亂脂肪、糖、蛋白代謝等作用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與發展。目前,Hcy已經可以作為一種判定冠狀動脈病變穩定性和狹窄程度的指標之一。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狹窄≥99%的患者血漿Hcy水平明顯高于狹窄<75%的患者。
本實驗主要研究了在體外循環下,常規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術后心肌損傷的影響,結果顯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加重常規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后心肌的損傷,是加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肌損傷的危險因素之一。據此,可以推論,術前良好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減少CABG術后心肌損傷的可行的方法,可作為評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心臟功能恢復、轉歸、預后的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 Brasselet C,Garnotel R,Lafont A,Perotin S,Vitry F,Durand E,et al.Pre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s a useful predictor of angioplasty-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Clin Chem,2005,51:2374-2377.
表1 參與研究病例一般情況(X±S)
表2 A、B、C組術前Hcy濃度、術后OhcTnl濃度比較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sup】▲【/sup】P<0.01;與A組比較,【sup】●【/sup】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