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通腑泄濁祛瘀法對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患者的血清內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響及其臨床療效,探討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作用機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將符合入選標準的70例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西藥常規治療加祛瘀寧心丸組,35例)和對照組(西藥常規治療組,35例),療程均4周。追蹤觀察記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變化。結果:ET濃度下降程度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NO濃度升高程度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腑泄濁祛瘀法能夠顯著降低血清ET濃度,升高血清NO濃度,進一步表明臨床運用通腑泄濁祛瘀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有確切療效。
關鍵詞 通腑泄濁祛瘀法 冠心病心絞痛 內皮素 一氧化氮
2009年4月~2009年12月運用通腑泄濁祛瘀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患者,并檢測ET、NO指標。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納入患者70例,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按受試者編號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具體由隨機數字表生成。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齡45~75歲;治療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西藥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經X【sup】【/sup】2檢驗、t檢驗及秩和檢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及既往史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年齡45~75歲,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伴有惡性心律失?;蛐牧λソ呋颊?。同意參加本臨床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觀察方法:①治療方法:對照組用藥:腸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日;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片10~20mg/次,3次/日;倍他樂克片(無禁忌癥者服用)12.5~25mg/次,2次/日;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次,1次/日;硝酸甘油注射液靜滴,1次/日;疼痛發作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不穩定型心絞痛加用低分子肝素6150U,皮下注射,每12小時1次,連續應用5~7天。②治療組用藥: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加服祛瘀寧心丸6g/次,2次/日,使大便量增多或大便次數達2~3次/日。祛瘀寧心丸藥物組成:大黃、水蛭、地鱉蟲、桃仁、草決明、蒲黃、澤瀉、葛根、人參、黃芪、郁金、首烏、白芍、生地等(藥物為院內制劑)。以上兩組均以4周1療程,療程結束后記錄觀察結果,收集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
觀察指標:①血清ET和NO水平的檢測:患者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靜脈血,以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ET濃度,藥盒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提供;血清NO濃度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試劑盒由南京弘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由專人按照操作說明書操作。②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沈紹功等主編的“中醫心病之心絞痛診斷與療效標準”進行評定。
結 果
研究過程中,治療組脫失3例,對照組脫失4例,共完成試驗63例,結果報告如下: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血清ET與NO水平變化比較,見表2、3。
安全性觀察:兩組研究過程中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安全性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
討 論
關注健康血管內環境,關注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和功能完整,關注一氧化氮及內皮素的合成和生物可利用度,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觀察通腑泄濁祛瘀法對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患者臨床證候療效及血清ET、NO濃度影響得出以下結論:通腑泄濁祛瘀法能顯著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效果優于單純西藥治療;通腑泄濁祛瘀法能明顯降低患者血清ET的濃度,升高血清NO的濃度,提示通腑泄濁祛瘀之法,能改善血管的內皮功能,治療和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從而表明臨床運用“通腑泄濁,滌痰祛瘀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濁瘀互結證有確切療效,對于中醫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誠煉.胸痹心痛證治與研究[M].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1:62-64.
2 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09.
3 于濤,曹洪欣.胸痹冠心病病機演變探微[J].中醫藥信息,2004,21(2):1-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血清ET變化比較(X±S)
注:△治療前組間比較,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P<0.05。
表3 兩組血清NO變化比較(X±S)
注:△治療前組間比較,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