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咽喉部異物診斷治療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診治水平。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咽喉部異物患者200例,經仔細檢查,尋找并確認異物、注意其位置及形態,選用好恰當的取異物器械,做好患者心理指導。結果:通過提高選用恰當的方式方法,異物取出成功率明顯提高,患者自我感覺痛苦程度下降。結論:規范患者咽喉部異物診斷治療方法,可提高治療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咽喉部 取異物 器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咽喉部異物越來越多,已成為耳鼻咽喉科常見急癥之一【sup】[1,2]【/sup】,尤其海濱城市,異物約占耳鼻喉科急診的30%~40%。以口咽部和喉咽部異物最多見,多由口腔進入。為臨床工作中為提高對咽喉部異物的診斷治療水平,2009年2月~2010年2月有登記資料的200例口咽喉部異物診斷、取出病案例情況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咽喉部異物患者200例,男150例,女50例;年齡6~75歲,平均41歲。病程10分鐘~4天。
異物種類:魚刺魚骨118例,雞骨22例,穿肉串竹簽毛刺25例,瓜子殼18例,錢幣1例,筆帽1例,其他15例。
異物部位:口咽部84例(腭扁桃體60例,舌根22例,軟腭與懸雍垂2例),喉咽部113例(舌扁桃體63例,會厭谷35例,梨狀窩12例,側壁2例,后壁1例),喉部3例(聲門區1例,聲門下區1例,喉前庭1例)。
主要癥狀原因:⑴主要癥狀:患者入院時基本能主述明白口咽部具體不適部位,自覺癥狀明顯,局部異物感180例次,伴吞咽疼痛10例次,吞咽困難8例次,呼吸不暢2例次。⑵主要原因:①多由于患者飲食不慎,由口腔進入,特別是老年人感覺較差,牙齒缺失,發生咽部異物,常見有魚刺、竹簽,肉骨,果核,果殼,留在咽喉部。②患者睡眠或酒醉時不慎可將假牙等咽下。③企圖自殺者,有目的地吞咽鐵釘、衣針等。④尖銳細小異物刺入扁桃體中,或留在咽側壁、舌腭弓之內,較大異物,常嵌頓于梨狀窩內。
檢查方法:全部病例給予常規口咽部檢查及間接喉鏡檢查,槍狀鑷檢查50例,直接喉鏡檢查55例次、合并纖維喉鏡檢查90例次、支撐喉鏡檢查5例次,X線頸正側位攝片2例次,全部病例均只有1個異物。
治療方法:⑴無麻:口咽部異物,患者取坐位,仔細檢查口咽、喉咽部,尋找并確認異物、注意其位置及形態,口咽部異物表淺,距離門齒較近,易于取出,不用麻醉,多用槍狀鑷或血管鉗取出。有時異物易被包埋,檢查時應注意扁桃體的黏膜皺襞,必要時用槍狀鑷挑開皺襞尋找,找到后直接取出。門診就診的患者一部分咽反射較弱,這時患者下咽部及喉部的異物,可直接用70°鼻內鏡檢查,囑咐患者取坐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和配合方法,囑患者張大口,發“啊——”的音,仔細觀察尋找,在發“咦”的長音,舌盡量外伸,左手用紗布將舌前1/3包裹,把舌牽拉出口腔后固定,用酒精擦拭鏡面,以免鏡面起霧,把70°鼻內鏡鏡面向咽喉部,然后醫生在鼻內鏡直視下仔細的檢查舌根、會厭谷、咽側壁等處,尋找異物,患者用手牽拉舌頭暴露異物,術者左手持鼻內鏡,右手持異物鉗,直接用鉗取出異物醫生應根據異物的位置和狀態,選擇異物鉗的開口。⑵表麻:一部分患者咽反射較強,用2%丁卡因咽喉噴喉3次,每次間隔5分鐘,叮囑患者切勿將藥液咽下,噴喉過程中注意有無過敏反應,告知患者有不良反應及時告訴醫生,待患者咽反射不明顯時檢查,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仔細尋找檢查口咽、喉咽及喉部,注意異物位置及形態。并確認,喉咽部異物表麻后,醫生通過直接用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活檢鉗取出異物,臨床上的喉部異物多數患者在直接喉鏡或支撐喉鏡下都能取出。醫生取出異物后,不要讓患者馬上離開,適當觀察有無并發癥發生,患者有不良反應及時給予對癥處理,酌情給予抗生素口服治療,根據患者情況,指導患者近幾天的飲食,多吃青菜,水果,可先進軟食,如面條,米粥,牛奶,豆漿等。⑶心理指導:誤攝入異物患者有恐懼感,嚴重者有潛在或伴有食管穿孔、大出血等危險【sup】[3]【/sup】,臨床中有的醫生認為取異物是門診的小處置,對待患者漫不經心,很容易造成醫患之間的矛盾。發現有較大一部分患者存在著緊張恐懼心理,指導患者采取有效地配合方法,對待患者的提問耐心解答,解除患者心理不安全的因素,必要時取仰臥位加強化麻醉,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感,利于其合作。盡快取出異物。⑷注意事項:①金屬性異物,在X線定位下取出,注意異物的定位,刺入肌肉深層的異物可在頸外側切開取出。②如異物已咽下,囑患者檢查自己的糞便,注意腹部癥狀,異物不能通過胃、腸道,則開腹取出。③有感染的異物,如感染化膿則切開排膿,同時取出異物,術后適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④超過1天以上的異物,異物周圍的排斥反應,嵌入組織處會出現白色膿點,可順白點尋找異物。
例1:患者,男,49歲。檢查頸部正側位攝片,報告回復提示:食道入口平面異物影,經表麻加強化下食道鏡反復檢查未發現異物,醫生在退鏡時發現聲門下區有片狀骨呈正中矢狀位嵌頓,用食道異物鉗順利取出治愈。
例2:患者,女,24歲。中午食羊肉串后,發現咽喉異物感20分鐘來醫院就診。常規咽喉部檢查未見異物,建議其觀察,30分鐘后再次就診,表麻下纖維喉鏡檢查,發現羊肉串竹簽毛刺于喉咽后壁,順利取出治愈。
例3:患者,女,9歲。在家吃魚時將魚刺誤吃入,發現異物感10分鐘立即來醫院就診。常規咽喉部檢查發現異物于舌根處,異物表淺,距離門齒較近,易于取出,經過耐心講解,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導,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同意后,主動配合醫生在未用麻醉下,用槍狀鑷取出異物。
結 果
2009年2月~2010年2月登記資料的200例咽喉部異物中,通過提高選用恰當的方式方法,100%經上述方法取出治愈,異物取出成功率明顯提高。患者自我感覺痛苦程度下降,200例均未出現明顯出血、喉水腫、感染等并發癥。
討 論
口咽喉異物在耳鼻咽喉科門診工作中很常見,喉部異物相對較少。這類異物應當及時取出以解除患者痛苦,有時可避免出現嚴重并發癥(如窒息死亡),甚至可避免形成咽喉腔外異物【sup】[4,5]【/sup】。工作中發現有較大一部分病例異物要么難以發現,相當多的一部分喉咽部異物檢查發現后取出時往往并不容易。醫生詳細檢查,發現異物了解其位置與形態是診治的第一個關鍵,采用選擇恰當的取異物器械,具有操作簡便,視野清晰,安全準確,結合合理的方法去除異物是診治的另一個關鍵。口咽部異物顯而易見的很容易發現并取出,但是低齡幼兒不合作、咽反射過分敏感者、暴露困難、腭扁桃體肥大者在檢查時往往很難發現異物。若此時患者主述異物感強烈、當空咽時更明顯,不能簡單地判斷為“異物劃傷”或“異物已進入食道”。給予充分表麻后反復檢查,尤其注意被半月裂遮蓋的腭扁桃體上極、不規則腫大的舌扁桃體、難以窺及的會厭谷和喉咽后壁,在只有條件作間接喉鉗取異物的時候,必須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導,消除恐懼心理,充分取得患者合作,順利取出治愈。通過以上方法,使患者痛苦減小到最低,局部創傷輕微,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勇泉,孫愛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5-266.
2 馬俊梅.利咽止咳方治療咽喉源性咳嗽70例[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2):77.
3 計叔鈞.胃鏡診斷圖譜[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0-42.
4 毛曉梅,鄭朝生,鄭瑞蓉,等.咽及食管腔外異物24例臨床分析.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9(3):100-102.
5 鄔旭,劉璟,關慶捷.咽異物遷移所致頸部包塊的診治.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