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血療法(ET)是指以某種替代的血制品輸入患兒體內,同時換出含有致病因素的患兒血液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sup】[1]【/sup】。其目的在于祛除體內過高的未結合膽紅素,抗體及致敏的紅細胞,從而減輕溶血,降低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療效肯定。
病歷資料
患兒,男,10小時,體重2.9kg。因出生后全身金黃,精神萎靡,反應差,拒奶收入院,患兒血型為B型RH陽性,其母親血型是O型RH陽性。診斷為“新生兒溶血癥”入院后查體:T 36.2℃,P 158次/分,R 36次/分。經皮血氧飽和度98%,血壓88/53mmHg,血清總膽紅素為506μmol/L,間接膽紅素431μmol/L,直接膽紅素75μmol/L,HB 98g/L,RBC 2.98×10【sup】12【/sup】/L。
護 理
換血前護理及準備:①患兒入院后即予暖箱保暖,心電監護,經皮血氧飽和度監測,鼻導管吸氧1L/分,藍光持續照射。遵醫囑于換血前靜脈應用人血白蛋白。停止喂奶,聯系血源。②動、靜脈置管的建立:分別于左手腕橈動脈,左足背動脈置于外周動脈留置。于右手肱靜脈,右腳內踝靜脈置于外周靜脈留置,分別做好區分標記。③準備單間隔離遠紅外搶救臺,各種監護儀器在位,進行預熱,等待血源。④準備注射泵一臺,三通裝置,延長管,隔離衣,無菌手套,無菌紗布若干,20ml注射器30個,50ml注射器15個,10ml注射器10個,肝素氯化鈉液250ml(1U/ml),10%葡萄糖酸鈣液及搶救藥品。⑤血源就位后遵醫囑予魯米那靜推,確保患兒安靜。將患兒置于預熱好的遠紅外搶救臺上,連接各種監護。取仰臥位,貼上尿袋,固定四肢。⑥再次核對交叉配學實驗單和血液。⑦工作人員的準備:醫生兩名,一人負責抽血,另一人協助抽血及記錄。護士兩名,一人負責輸血、病情觀察并記錄,另一名為巡回護士,負責準備血源、藥品和其它物品以及接送標本。
換血過程中的護理配合:①選用左手腕橈動脈和右腳內踝靜脈作為換血通路,其余為后備通道。②換血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協助醫生在動脈留置針上連接三通,接20ml注射器.持續抽血,速度為2.5~3ml/分。注射器一用一換,避免污染以及便于計算抽出血液的總量。抽血過程中定時用肝素化生理鹽水沖管,避免堵管,保證抽血順利。③保持輸血暢通仔細核對血液,準確無誤后用50 ml注射器抽取,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續泵人。根據換血總量及換血時間準確調節輸血的速度,一般為2.5~3ml/分,保證出入血量的平衡。輸血時嚴格執行輸血查對制度及無菌操作規程保持靜脈通路暢通,注意觀察靜脈穿刺部位,一旦發生外滲或其他異常情況,及時更換至備用通道。④病情觀察和記錄:換血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神志、面色、反應、肌張力等情況。持續心電、經皮氧飽和度、呼吸、血壓監測、每15分鐘記錄1次生命體征,正確記錄每次抽出和注人的血量、時間、血壓。⑤在換血開始,換血一半及換血終末分別在足背動脈抽血送檢,了解血清膽紅素、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血球壓積、血糖、血清電解質、血培養等化驗結果,了解換血效果及預防低血糖。⑥換血過程中遵醫囑應用10%葡萄糖酸鈣液。⑦注意保暖:換血過程中因身體暴露、大量換血,可使體溫降低,因此要注意保暖。連續監測皮膚溫度,使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
換血后的護理:①病情觀察:術后將患兒置于暖箱內,持續心電、呼吸及經皮氧飽和度監護,術后2小時內每30分鐘監測血壓1次,穩定后每小時監測1次。嚴密觀察患兒神志、面色、反應、肌張力等情況,定時記錄。注意保暖,術后每小時監測體1次,正常后每4小時監測1次。②繼續持續藍光照射,換血后24小時內每6小時監測膽紅素1次,以后每8小時監測1次。觀察有無膽紅素腦病早期癥狀如嗜睡、肌張力低下、拒食、煩躁、抽搐等。③6小時后常規試喂糖水1次,進食約8ml,未見嗆吐。④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結 果
12天后患兒全身皮膚黃染較前明顯減輕,反應尚可,吃奶可,二便正常。血清總膽紅素為246μmol/L,間接膽紅素218μmol/L,直接膽紅素35μmol/L,HB 146/L,RBC 4.78×10【sup】12【/sup】/L。
討 論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因抽血和輸血同步連續進行,較少擾亂患兒的血液動力學,且開放外周動靜脈的操作簡單,并發癥少,換血效率高。因此,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是一種簡單、安全又高效的換血方法【sup】[2]【/sup】。
換血成功與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換血前要做好充分的血源準備、患兒準備及用物準備,適時開放動靜脈通路并保持通暢;術中抽血和注血要密切配合,準確記錄每次抽出、輸入的血量及時間;換血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兒的呼吸、心率、血壓、膚色、體溫及經皮血氧飽和度,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換血后要繼續加強病情觀察,落實各項護理措施,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手術順利及換血的效果【sup】[3]【/sup】。
參考文獻
1 黃德珉,陳儉紅.新生兒治療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97.
2 王英.新生兒溶血病換血療法的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59-60.
3 王勉.新生兒換血療法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