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方法:隨機抽取處方共計2400張,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本中心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8.6%。口服藥物占65.30%,注射劑占32.2%。單用抗菌藥物處方占84.3%,兩聯處方占14.5%,三聯處方占1.2%。使用前3位的為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和大環內脂類。結論: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存在用藥指證不明顯,給藥方案不當及配伍不當等不合理現象,需要加強管理和培訓及社區居民的健康教育宣傳。
關鍵詞 抗菌藥物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發展最快的藥物之一,合理應用可以達到控制、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出現了由于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而導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增長、二重感染等,不僅造成了治療失敗,也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著為社區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任務,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尤為重要。處方分析是了解目前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筆者對本中心2010年的處方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1~12月中每月處方200張,共計2400張。對處方應用抗菌藥物的種類、給藥途徑、用法用量、合并用藥等情況進行統計,并根據《新編藥物學》、《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及有關文獻對其合理性進行分析。
結 果
抗菌藥物使用率:2400張處方中有686張處方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8.6%。其中口服劑型448張(65.3%);注射劑型處方221張(32.2%)。
各類抗菌藥物使用頻率,見表1;聯合用藥情況,見表2;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見表3。
表1 各類抗菌藥物使用頻率
表2 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情況統計
表3 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討 論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8.6%,符合衛生部≤40%的規定。臨床應用中,本中心的抗菌藥物使用以口服劑型,且以單獨使用為主,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輕癥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藥者,應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不必采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中的規定。說明本中心抗菌藥物使用是謹慎合理的,符合基層醫療機構感染較輕的實際情況。
從抗菌藥物種類選用情況分析,提示以頭孢菌素與喹諾酮類使用最多,與這兩類藥物的特點有關。頭孢菌素類因具廣譜、高效、耐β內酰胺酶,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少等優點【sup】[1]【/sup】,所以使用居臨床首位。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廣,抗菌力強,口服吸收好,組織濃度高,與其他藥物交叉耐藥性少,且具半衰期長,給藥次數少而使病人依從性好的優點,是基層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藥物。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分析:①用藥指證不明顯:處方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頭孢類藥物治療,事實上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90%以上,抗菌藥物對病毒治療是無效的【sup】[2]【/sup】。②給藥方案不當:a.用法不當:青霉素是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其半衰期較短,使用原則上應采用少量多次,此次處方檢查中發現青霉素多是1日總劑量1次給藥,這不僅容易造成不良反應,也增加耐藥菌株的產生。b.劑量不當:體重25kg的8歲患兒給予頭孢克洛干糖漿,0.125g,3次/日,存在劑量不足。頭孢克洛應當按照患兒體重每日每千克20~40mg給藥。③配伍不當:a.廣譜抗菌藥合用:頭孢呋辛與左氧氟沙星合用,兩者皆為廣譜抗菌藥,合用會增加細菌耐藥性和二重感染幾率。b.抗菌藥與活菌劑聯用:頭孢克洛感混懸劑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合用,后者為活菌制劑,會被前者滅活或者抑制,而前者也會因后者存在而使藥效降低,故二者不宜同時服用。
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菌藥物的使用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存在用藥指證不明顯,給藥方案不當及配伍不當等不合理現象。需要:①加強監管,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抗菌藥物的使用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中心要建立健全抗菌藥物的使用制度,落實處方點評制度、抗菌藥物應用監測與評估制度等,確保臨床用藥安全。②加強培訓,提高合理用藥意識。加強醫師和藥師抗菌藥物使用知識的培訓,提高合理用藥水平。③加強宣教,普及科學用藥知識。在社區內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引導社區居民加深對科學使用抗菌藥物知識的認識,配合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71.
2 楊理會,韋又嘉.我院門診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