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腦卒中 護理研究
腦卒中是一組急性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對人類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本文通過對90例患者的觀察分析,探討腦卒中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資料與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腦卒中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齡38~77歲,平均65歲。均CT證實為急性腦血管病變,其中腦梗死33例,腦出血4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5例。
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通過對90例患者護理,其中并發上消化道出血16例,通過精心護理好轉14例,死亡2例。具體護理方法:①精神緊張且煩躁者可給予小劑量鎮靜劑。②出血停止后給予溫涼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急性期應禁食。③出血量較多必要時應及時輸血。
肺部感染護理:90例患者中并發肺部感染40例,經精心治療與護理療效滿意。具體護理方法:①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做好體位引流,鼓勵患者咳嗽。②如呼吸道阻塞不暢,應及時考慮氣管切開準備并做好術前術后護理。③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為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
褥瘡護理:90例患者中,出現褥瘡12例,但經過精心的護理無1例發生皮膚潰破。具體護理方法:①勤洗床單,使其清潔、干燥、平整,2~3小時翻身1次,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情況。②用溫熱毛巾擦洗及按摩受壓處,每日至少2次,如皮膚干燥且脫屑者,可涂少量潤滑油,以免干裂出血。③長期臥床者在易受壓處應墊以海綿墊、軟枕或氣圈以免受壓。④對有水皰,在無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皰內溶液后,涂適當的消毒劑,如1%新霉素,蓋無菌紗布,加以包扎或用腹帶固定。
水電解質失衡護理:90例患者中,出現水電解質失衡30例,經過精心治療與護理,療效滿意。具體護理方法:①體液不足的護理:觀察生命體征、體重、出入量、尿比重的變化,監測尿、血電解質變化,為補充體液提供依據。②體液過多的護理:護理上應停止繼續增加細胞外液水量(如立即停止大量低滲液或清水洗胃、灌腸),靜脈給高滲液,利尿劑以期過多水分迅速排出體外;嚴格記錄出入量。注意生命體征變化。每日測量體重,以協助判斷水平衡狀況。③對于重癥昏迷患者48小時后不能進食應插胃管,定時注入食物,補充足夠能量。
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的護理:90例患者中,并發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28例。具體護理方法:①用紅外線燈或周林頻譜議在患者的膀胱區照射15~20分鐘,溫熱的照射可消除三角區水腫,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縮力,緩解尿道括約肌的痙攣,使膀胱黏膜充血得到改善而順利進行排尿。②觀察患者小便顏色及性狀,勤換內衣,定時更換床單。③遵醫囑給予患者特拉唑嗪4mg口服,30分鐘后囑患者排尿,如有排尿不盡或有殘余尿時,間隔4小時可重復給予口服特拉唑嗪4mg,以便排盡尿液。④隨時復查尿常規,如有異常,應作尿培養及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
便秘護理:90例患者中,出現便秘50例。具體護理方法:①向患者說明便秘危害應引起重視。②協助患者定時排便。③給予飲食指導,囑多飲水,多吃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④藥物治療可予番瀉葉泡茶(2g/次)或麻仁潤腸丸6g,2次/日。
結 果
對腦卒中患者認真做好各項并發癥的護理,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控制并發癥降低死亡率。通過對90例患者細心觀察與護理,密切配合醫生治療,其中好轉出院82例,自動出院6例,死亡2例。
討 論
腦卒中大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其發生率及死亡率均較高。腦卒中患者并發癥較多,病情變化快,不僅要認真細致地觀察病情,并且對出現不同的并發癥給予相應護理措施,以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黃友歧.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21.
表1 兩組鼻胃管的移位和舒適度的比較(例)
表2 兩組鼻腸管的移位和舒適度的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