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社區管理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影響。方法:對350例腦卒中患者回歸社區,進行社區康復,對其康復進行指導、康復訓練、改變生活方式,最終回歸社會。分析對比管理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結果:接受管理的與不管理的有明顯差異。結論: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在社區管理中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 腦卒中 社區管理 康復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點,其病死率僅次于惡性腫瘤。是我國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常見疾病之一,其造成的后遺癥會給患者帶來心理、生理上的障礙。據統計,腦卒中患者75%左右遺留功能障礙,其中40%為重殘。在腦卒中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若患者出院后回到社區,不能及時連續性康復訓練,肢體功能會出現廢用綜合征,包括廢用性肌萎縮及肌無力、關節攣縮、廢用性骨質疏松等。所以社區康復在患者發病后6個月進行效果是最好的,患者出院后要及時聯系社區康復醫師。2006年對腦卒中出院患者進行上門隨訪,明顯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降低復發率,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6年1月~2010年1月社區康復科共管理350例出院后的腦卒中患者。350例患者根據患者或家屬的意愿分為管理組和對照組。管理組200例接受出院指導,康復依從性好,接受康復評估。對照組150例只接受功能評估不服從管理。管理組男124例,女76例;年齡62.1±2.2歲。對照組男84例,女66例;年齡61.3±1.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出院后康復醫師對患者進行評估,采用殘聯制定的肢體殘疾功能評估標準、日常生活量表進行評估,包括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3大項的評估,根據患者肌力、關節活動度、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應的個體康復方案。然后對350例患者每年進行一次殘疾功能評估。社區醫生定期到患者家中進行指導,指導患者或者其家屬去幫助患者康復。具體方法為分階段康復【sup】[1]【/sup】。①第一階段遲緩期:主要幫助患者進行正確的良肢位擺放;關節的被動訓練;翻身坐起訓練;站位保持及平衡訓練;進食,穿衣等社會活動訓練。具體做法,教會患者用健腿置于患腿膝蓋下,然后沿著患側小腿往下滑至踝處,用健腿帶動患腿移至床邊,用肘撐床慢慢坐起。每天2組,每組5個。床上醫療體操,如舉臂、抬腿、抬足,抬到力所能及的高度,選擇性伸髖-橋式運動,伸髖分離運動及刺激足和足趾主動背屈訓練,但不能使患者過度疲勞。癱瘓肢體不能做主動運動時,需要家屬幫助做被動運動,著重做偏癱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屈伸,內收,外展,按摩等活動。②第二階段痙攣期:此階段的重點為站立訓練,坐位平衡3級后可訓練,坐站訓練,站位平衡訓練,轉移等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具體做法,患者如能坐于床邊而無不適反應,應試行站立,站立時治療師坐在凳子上,用雙膝夾住患者的患側膝,這樣當治療師的腿內收時,用股骨髁防止患者膝后推成過伸,采用這種體位,治療師可以使雙手解脫出來,以便用手幫助患者伸髖,調整骨盆的位置和軀干的姿勢。治療師用膝部輕輕地兩邊移動患者,并令患者不要用健側腿抵壓治療師的腿。患者這樣做是要通過內收以全身共同運動來增強伸直運動,當患者感到信心增強時,就會抬起健腿或可以向側方或后方邁一步【sup】[2]【/sup】。同時站斜板患側負重訓練,家中準備一塊木板,前下方墊1塊磚頭,斜度15~20cm,或踩功率自行車鍛煉小腿肌肉,讓健腿帶動患腿運動。③第三階段相對恢復期:主要步行訓練,偏癱患者的步行訓練分6個步驟,單腿負重-靠墻伸髖,離墻站立-患腿上下臺階-患腿支撐伸髖站立,健腿跨越障礙-靠墻伸髖踏步-側方邁步,原地邁步【sup】[1]【/sup】。幫助患者把體重平均分配在各個位置上,與家屬配合,兩人攙扶邊走邊向患者下口令。患者行走時囑咐抬頭,眼睛向前看,分散對患肢的注意力,注意行走姿態,技巧。做到持久和耐力相結合。行走時,腳跟要抬起,鍛煉過程中注意選擇路面平坦安全勿使跌倒。防止踝關節扭傷,鞋要選擇合適,寬松有帶,最好是布底鞋或膠底以防滑跌倒。手精細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在家中進行撿核桃、扣衣服扣、擰螺絲、插木棒等運動。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通過對350例出院腦卒中患者觀察,大多數患者生活能夠自理,肌力增進2級以上占70.57%,體征明顯改善,生活部分自理占19.71%,肌力增進1級占9.72%,表明參與社區康復管理比沒有參加有顯著療效。見表1。
討 論
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選擇性地應用有效的康復技巧,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筆者體會到社區醫生在社區工作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連續性的作用極大,必須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鼓勵患者堅持用藥、鍛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參考文獻
1 章稼.運動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47-249.
2 劉欽剛.偏癱患者的全面康復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134-135.
表1 兩組康復水平評估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