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復合小劑量芬太尼麻醉用于無痛結腸鏡診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將200例ASA Ⅰ~Ⅱ級結腸鏡診療的患者隨機分兩組,每組100例。F組,靜注芬太尼0.08μg/kg后1分鐘靜注丙泊酚1~1.5mg/kg;P組,靜注丙泊酚2mg/kg。兩組均待患者呼之不應,睫毛反射消失即開始進行結腸鏡檢查。術中處理:如果患者出現呻吟、肢動,再追加丙泊酚20~50mg。結腸鏡到達回盲部準備退鏡時停藥,記錄用藥前,結腸鏡診療開始,手術結束時BP、HR、SpO【sub】2【/sub】的變化,結腸鏡治療時間,麻醉效果及術中肢動反應,丙泊酚的用量及蘇醒時間。結果:P組用藥后結腸鏡治療開始前HR、BP、SpO【sub】2【/su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F組的丙泊酚用量82.5±16.7mg,P組的丙泊酚用量165.8±17.5mg,組間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F組的蘇醒時間2.25±0.25分鐘,P組的蘇醒時間3.92±0.85分鐘,組間比較亦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丙泊酚復合小劑量芬太尼麻醉用于無痛結腸鏡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丙泊酚 芬太尼 結腸鏡
現采用丙泊酚復合小劑量芬太尼用于無痛結腸鏡的檢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2月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200例,年齡20~65歲,體重42~85kg,ASA Ⅰ~Ⅱ級,隨機分兩組,每組100例。兩組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方法:常規結腸鏡檢查前作清腸準備,麻醉前禁水禁食8小時,建立靜脈輸液通路,患者均左側臥位,面罩吸氧,記錄患者血壓(BP)、心率(HR)及血氧飽和度(SpO【sub】2【/sub】),F組(芬太尼+丙泊酚組)靜注芬太尼0.08μg/kg后1分鐘靜注丙泊酚1~1.5mg/kg組(丙泊酚組),靜注丙泊酚2mg/kg。兩組均待患者呼之不應,睫毛反射消失即開始進行結腸鏡檢查。術中處理:如果出現患者呻吟、體動,再追加丙泊酚20~50mg。血壓低于基礎值30%單次靜脈注射麻黃堿10~30mg,心率在50次/分以下單次靜脈注射阿托品0.3~0.5mg。當腸鏡到達回盲部準備退鏡時,停止追加用量。
觀察內容:記錄用藥前,結腸鏡診療開始,手術結束時HR、BP、SpO【sub】2【/sub】的變化,丙泊酚的用量,術中肢動反應、結腸鏡檢查時間、蘇醒時間。肢體反應分3級:1級,無肢體活動;2級,肢體無意識活動,不影響檢查操作;3級,肢體有目的活動不能進行檢查【sup】[1]【/sup】。由麻醉醫師及結腸鏡操作者共同評定麻醉效果。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使用X±S表示,兩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sup】2【/sup】檢驗。
結 果
一般情況:兩組一般資料,結腸鏡檢查時間及基礎血流動力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檢查前(T【sub】0【/sub】)、給藥后(T【sub】1【/sub】)、檢查后(T【sub】2【/sub】)BP、HR、SpO【sub】2【/sub】的變化與T【sub】0【/sub】時比較,T【sub】1【/sub】時兩組BP、SpO【sub】2【/sub】降低,與F組比較,P組BP、SpO【sub】2【/sub】明顯降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T【sub】0【/sub】~T【sub】2【/sub】時兩組HR稍有下降,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麻醉效果及肢動反應:P組不滿意例數顯著高于F組(P<0.01)。兩組P組明顯高于F組(P<0.01),見表2。
丙泊酚的用量及蘇醒時間:F組的丙泊酚用量82.5±16.7mg,P組的丙泊酚用量165.8±17.5mg,組間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F組的蘇醒時間2.25±0.25分,P組的蘇醒時間3.92±0.85分,組間比較亦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討 論
丙泊酚是起效迅速的短效全身靜脈麻醉藥,持續給藥無蓄積,為其他靜脈麻醉藥所無法比擬,同時有抗嘔吐作用,麻醉后惡心嘔吐較其他靜脈麻醉藥顯著減少,但是缺乏鎮痛作用。而結腸鏡在通過結腸脾區和肝區等部位時刺激非常大,所以單純使用丙泊酚不僅用量偏大,而且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心動過緩和低血壓【sup】[2]【/sup】。芬太尼為苯基哌啶類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其脂溶性高,鎮痛效應強,是目前臨床麻醉中應用的最主要的麻醉性鎮痛藥。且芬太尼單次注藥起效快,對循環功能影響輕微【sup】[3]【/sup】。
綜合臨床結果,丙泊酚復合小劑量芬太尼靜脈麻醉用于結腸鏡檢查安全有效、蘇醒迅速、不良反應小,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并為腸鏡檢查醫師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環境,有利于病灶觀察,提高診斷準確性,是一種較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鳳梅.異丙酚復合芬太尼在胃鏡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5):57-59.
2 李紅靈,鄧云坤,胡浩,等.老年患者1465例無痛胃腸鏡檢查分析.貴州醫藥雜志,2006,30:158-159.
3 曾因明,莊心良,陳伯鑾,等.主編.現代麻醉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3.
表1 兩組檢查前中后BP、HR、SpO【sub】2【/sub】的變化(X±S)
注:與T【sub】0【/sub】比較,*P<0.01。
表2 兩組麻醉效果和術后肢動反應(例)
注:與P組比較,【sup】*【/sup】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