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6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試驗組,對照組為同期體檢健康的成人志愿者(50例),分別測定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結果:試驗組測定出的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均高于對照組的測定結果,即隨著血糖升高,糖化血紅蛋白也升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結論: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果能夠反映人體內的血糖水平,對糖尿病診斷以及病情跟蹤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 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9.202
糖尿病(DM)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紊亂綜合征,它是由于胰島β細胞分泌不足和(或)周圍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生物效應有抵抗性或耐受性,或二者兼有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約為95%。目前臨床上以2型糖尿病常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其臨床表現不典型或受就醫條件的限制,沒有得到及時診治,而是在求治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有些患者因應激性高血糖而被誤診為糖尿病,不僅造成治療經費的浪費,而且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sup】[1]【/sup】。美國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發癥試驗(DCCT)和英國2型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關系研究(UKP-DS)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預防及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全面評價血糖水平是良好血糖控制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反映血糖控制的指標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sub】1c【/sub】等,其中HbA【sub】1c【/sub】可反映患者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檢測不受臨時血糖濃度的干擾,且在血中濃度穩定,所以HbA【sub】1c【/sub】作為評價長期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在臨床廣泛應用。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確診的糖尿病患者68例,均按WHO糖尿病診斷標準【sup】[2]【/sup】進行,試驗組FBG≥7.0,年齡40~78歲,其中男38例,女30例;正常對照組FBG≤6.1者50例,年齡39~76歲,其中男28例,女22例,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減退的健康體檢者。均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份,1份以EDTAK2抗凝,1份不抗凝,分別測定HbA【sub】1c【/sub】及FBG。
儀器與方法:取空腹靜脈血2ml,HbA【sub】1c【/sub】標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K。采用NycoCard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血糖標本采用日立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監測,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標本中的葡萄糖含量。試劑由濰坊三維生物工程集團公司提供。從樣本采集到發出報告單均在2小時內完成。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處理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對照組平均空腹血糖5.16±0.19mmol/L,HbA【sub】1c【/sub】≤6.5%。試驗組平均空腹血糖8.85±2.46mmol/L,12例<6.5%,30例6.5%~10%,26例≥10%,HbA【sub】1c【/sub】與空腹血糖相關(P<0.01),顯示HbA【sub】1c【/sub】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見表1。
討 論
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HbA【sub】1c【/sub】)作為評價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標正日益受到臨床的高度重視。正常人有3種血紅蛋白,既HbA【sub】1【/sub】、HbF、HbA【sub】2【/sub】,而成人紅細胞種主要含有HbA【sub】1【/sub】,用層析法分離血紅蛋白時,可以洗脫出3種含糖成分,即HbA【sub】1a【/sub】、HbA【sub】1b【/sub】、HbA【sub】1c【/sub】,只有HbA【sub】1c【/sub】連接有葡萄糖,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的絕大部分為HbA【sub】1c【/sub】,故HbA【sub】1c【/sub】更能準確地代表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sup】[2]【/sup】。HbA【sub】1c【/sub】的形成是一種無需酶催化、緩慢、連續、不可逆的化學反應,其生成速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在紅細胞生成的120天內,此反映自始至終進行著。因此HbA【sub】1c【/sub】水平所反映的是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與采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它穩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數周內的血糖水平控制情況,更適合作為糖尿病的監控指標【sup】[3]【/sup】。
本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的HbA【sub】1c【/sub】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之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顯示HbA【sub】1c【/sub】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因此,同時測定HbA【sub】1c【/sub】和空腹血糖,不僅能了解采血前4~8周內的血糖水平,還可以反映采血當天血糖的真實水平。因此,同時測定空腹血糖和GHb,可作為糖尿病近期內控制良好與否的一個客觀指標。
檢測HbA【sub】1c【/sub】的含量濃度可反映紅細胞半衰期中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對糖尿病的診斷,療效觀察及監護,便于臨床醫師主動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防止并發癥的過早發生,目前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理想目標是<6.5%。但是并不是越低越好,HbA【sub】1c【/sub】<4%就容易引起低血糖的發生,嚴重可以引起低血糖昏迷,無論用什么方法來反映血糖的變化,最后都要以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作為最終評價一種藥物或一種治療方案在血糖控制上是否有效的一個金指標。
參考文獻
1 劉成桂,馬艷,周曦,等.血糖、果糖和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8(4):377.
2 林榮武,王鴻利.臨床檢驗診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60-161.
3 薛莉.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試驗診斷中的意義[J].海南醫學,2005,16(11):108-109.
表1 兩組空腹血糖和HbA【sub】1c【/sub】檢測結果
注:與實驗組比較,【sup】*【/sup】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