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夜間血液透析對慢性腎功能腎衰竭尿毒癥期患者皮膚瘙癢的治療效果。方法:尿毒癥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血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夜間血液透析)和對照組(單純血液透析)30例。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分別檢測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總鈣、血清磷、全段甲狀旁腺素(PTH)水平計算Kt/v值及皮膚瘙癢程度(視覺模擬評分,VAS)。結果:觀察組皮膚瘙癢緩解率及VAS評分5.3±2.1低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兩組血清PTH、血清磷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血清PTH水平349.9±98.6,血清磷水平1.3±0.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夜間透析血磷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治療后明顯低于普通血液透析,能更好的控制磷水平,及調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從而緩解慢性腎功能腎衰竭尿毒癥期患者皮膚瘙癢。
關鍵詞 夜間血液透析 皮膚瘙癢 尿毒癥
皮膚瘙癢是尿毒癥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有重大影響,增加患者死亡風險【sup】[1]【/sup】。本研究采用夜間血液透析的方法進行療效觀察,觀察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總鈣、血清磷、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計算Kt/v值及皮膚瘙癢程度(視覺模擬評分,VAS)。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6月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血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7~66歲,平均年齡44.2±12.1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9個月~7年,平均時間4.22年。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1.6±13.4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5個月~6年,平均時間3.36年。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4周的治療。治療組每周3次夜間透析(NHD),每次7小時。對照組每周3次普通血液透析(HD),每次4小時。均使用F6透析器,37℃透析液。碳酸氫鹽透析。血流量200~250ml/分,透析液流量200~280ml/分,透析時鈉離子濃度140mmol/L。均使用羅蓋全膠丸。
療效判定標準:兩組患者血液透析8周,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VAS是借用疼痛的評分方法,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標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瘙癢,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瘙癢,評測時將有刻度的一面朝向操作者,無刻度的一面朝向患者,患者根據自己的感覺,在0~10之間標出自己的瘙癢程度所在的位置(患者并不知具體分值),由操作者讀出具體分值,并記錄,所得分值為皮膚瘙癢分值(IS),并人為地劃分如下:0~2分無瘙癢,3~5分輕度瘙癢,6~8分中度瘙癢,>8分重度瘙癢,因單次測量其主觀性較大,缺乏相應的客觀性評價,故采用多次測量操作,以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本研究均以每人10次測量操作計分之和作為統計變量,記為Is值。8周治療前后測量甲狀旁腺激素,血磷及Kt/v值。
統計學方法:各項觀察指標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sup】2【/sup】檢驗。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觀察組皮膚瘙癢緩解率及VAS評分5.3±2.1低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兩組Kt/v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兩組血清PTH、血清磷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血清PTH水平349.9±98.6,血清磷水平1.3±0.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討 論
引起尿毒癥患者瘙癢的原因眾多,目前認為常有以下原因:①血透患者皮膚干燥;②鈣磷代謝異常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③皮膚中二價離,鈣,鎂,磷濃度升高;④肥大細胞;⑤P物質。尿毒癥患者甲狀旁腺激素(PTH)在尿毒癥瘙癢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尿毒癥患者磷濃度較無瘙癢患者高【sup】[2]【/sup】,有研究顯示高磷血癥是嚴重皮膚瘙癢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低PTH與皮膚瘙癢的低風險相關【sup】[3]【/sup】。降低血清磷、血清PTH水平對頑固性瘙癢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夜間透析通過延長透析時間,增加溶質的清除,能改善高血壓、貧血、鈣磷代謝、營養不良等多種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sup】[4]【/sup】。
通過上述統計顯示夜間透析組,血磷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治療后明顯低于普通血液透析組,能更好的控制磷水平,及調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從而緩解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認為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質剛,主編.血液凈化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83.
2 梅長林,葉朝陽,等.實用透析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02.
3Narita,et al.Etiology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vere uremic pruritu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Kidney Int,2006,69(9):1626-1632.
4 Suri R,Depner TA,Blake PG,et al.Adequacy of quotidianhemodialysis.Am J Kidney Dis,2003,42(1):42-48.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觀察組比較,【sup】a【/sup】P<0.05。
表2 兩組血生化比較
注:與觀察組比較,【sup】a【/sup】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