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局麻藥中加入芬太尼用于神經阻滯時對麻醉效果的影響。方法:20例18~60歲擇期行上肢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A:1%利多卡因和0.25%羅哌卡因30ml;試驗組B:1%利多卡因和0.25%羅哌卡因+芬太尼1μg/kg共30ml。比較麻醉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及鎮痛、鎮靜、運動阻滯差異。結果:麻醉后10分鐘、30分鐘、1小時、2小時、3小時VAS評分B組低于A組(P<0.05);鎮靜評分在麻醉30分鐘后,及2小時、3小時B組高于A組(P<0.05)。結論:1%利多卡因和0.25%羅哌卡因30ml復合芬太尼用于神經叢阻滯麻醉時,鎮痛起效較快,作用持續時間較長,鎮靜效果較好。
關鍵詞 羅哌卡因 芬太尼 神經阻滯 鎮痛 鎮靜
目前,阿片類藥物加入局麻藥對神經阻滯效果的影響還不明確。本試驗旨在觀察局麻藥復合芬太尼用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時鎮痛效果,探討局麻藥中加入芬太尼用于神經阻滯對麻醉效果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擇期行上肢手術患者120例,年齡18~60歲,體重50~85kg,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A組60例,1%利多卡因和0.25%羅哌卡因復合液30ml。B組60例,1%利多卡因和0.25%羅哌卡因+芬太尼1μg/kg復合液30ml。
麻醉方法:兩組均無麻醉術前用藥,入手術室后,常規面罩給氧,流量2L/分。靜脈輸注林格氏液200~300ml,連續監測心電圖(ECG)、血壓(BP)、呼吸頻率(HR)和血氧飽和度(SPO【sub】2【/sub】)。臂叢肌間溝入路或臂叢腋路進行麻醉。
觀察項目: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注藥前、注藥后10分鐘、20分鐘、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的生命體征及鎮痛、鎮靜、運動阻滯評分。比較BP、ECG、SPO【sub】2【/sub】、HR參數的變化。術中雙盲專人進行疼痛評分,鎮靜評分,運動阻滯評分。鎮痛效果采用VAS評分;鎮靜評分采用Ramsay鎮靜評分;運動阻滯評分采用Bromage運動神經阻滯評分。
不良反應及處理:精神緊張患者,咪唑安定3~5mg靜注;惡心嘔吐的患者,給予昂單司瓊4mg靜注;心動過緩患者,阿托品0.2~0.5mg靜注。
結 果
兩組患者注藥后鎮痛、鎮靜及運動阻滯效果評分的比較,見表1、2。
不良反應的比較:實驗組僅有2例在注藥后10分鐘左右,出現心動過緩,給與阿托品靜脈推注后緩解。其余無不良反應發生。
討 論
阿片受體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也分布于周圍神經末梢,阿片類藥可直接與外周神經纖維上的受體結合而發揮鎮痛作用【sup】[1]【/sup】。隨著脊髓羅氏膠質區中存在阿片受體的發現,將小劑量嗎啡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網膜下腔證實可產生顯著的鎮痛效應,并能避免交感神經和運動神經阻滯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據此又提出了阿片類藥椎管內給藥的途徑。如今已被廣應用【sup】[2]【/sup】,其機理與脊髓背角阿片受體有關。既然周圍神經也存在阿片受體【sup】[3,4]【/sup】,那么阿片類藥物可以通過阻滯周圍神經達到增強外周局麻藥止痛的作用。本試驗采用局麻藥加入芬太尼與單純局麻藥復合液用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進行比較發現,在麻醉后10分鐘時,B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鎮痛作用起效較快,鎮靜效果優于對照組,在麻醉后2~3小時,B組患者也較A組患者體現出更好的鎮靜狀態,對手術更易耐受,對麻醉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局麻藥加入1μg/kg芬太尼進行神經阻滯麻醉,較單純局麻藥用于神經阻滯麻醉時,鎮痛作用起效快,鎮痛時間較長,鎮靜時間較長,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Brooks JH,Gupta B.Future evidence for narcotic receptors in human peripheral nerves[J].Reg Anesth,1990,15(2):215-216.
2 Harukuni I,Yamaguchi H,Sato S,et al.The comparison of epidural fentanyl,epidural lidocaine,and intravenous fentany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ectomy[J].Anesth Analg,1995,81(6):1169-1174.
3 Vadivelu N,Mitra S,Hines RL.Peripheral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for analgesia:a comprehensive review[J].J Opioid Manag,2011,7(1):55-68.
4 于泳浩,劉宏偉,閆東來,等.舒芬太尼對上肢手術患者羅哌卡因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11(25):868-869.
表1 兩組患者阻滯前后VAS評分比較(X±S,n40)
注:與A組比較,【sup】*【/sup】P<0.05;【sup】**【/sup】P<0.01。
表2 兩組患者阻滯前后Ramsay評分比較(X±S,n40)
注:與A組比較,【sup】*【/sup】P<0.05;【sup】**【/sup】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