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刊登社評指出,中國民間借貸之風愈演愈烈,在地方平臺貸款風險與房地產泡沫之外,又生出可能帶給金融體系不穩定因素的新風險,已經有專家警告莫要出現中國版本的“次貸危機”。不斷勒緊的數量控制、過低的存款利率與過高的民間借貸回報收益形成了較高的利差和較多的需求。起先高利貸不過是江浙一帶中小企業比較正常的資金周轉方式,但其驚人的收益開始吸引更多的人卷入。這一過程不斷蔓延,從江浙到其他地方都產生了這些現象,人群則由富賈大戶至普通百姓。甚至于越來越多的企業不事薄利生產而投身放貸業務,這在A股半年報中得以公開;至于銀行業本身,部分銀行也或明或暗地將信貸資源流入民間資本市場圖利。這種態勢就如當年炒房一樣引人注目,人們不斷從起伏不定的股市退出涌人固定高收益的民間借貸,甚至有的家庭出售或抵押房屋參與其中。這顯然是一種危機的前奏,盡管中國“影子金融體系”并沒有像次貸危機前的美國那樣,通過杠桿放大到驚人的地步,但是考慮到平臺貸款風險與地產泡沫,一旦民間借貸體系出現潰漏,則可能會引起金融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