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律師的職業道德及其作用

2011-12-31 00:00:00趙大華張承方
理論與當代 2011年11期

在我國,建設法治社會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在此種情況下,對律師社會作用的肯定與對律師職業道德的懷疑并存,使律師乃至于整個律師業的形象都顯得相當模糊。為了厘清此種模糊狀態,更好地認識律師的職業道德,進而更好地認識法治系統和法治的建設過程,本文試圖對律師職業道德問題進行分析,借此希望能對理性認識律師職業道德有所助益。

一、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

我國《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已經頒布數年,其中對律師的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作了較為全面、細致的規定,應該說該規范還是相當完備的。筆者在本節中擬以該規范為基礎,對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作一個大致的分析。由于社會不少大眾對律師職業道德有相當深的誤解,甚至有人認為律師“有職業,無道德”,本文為駁斥這一觀點,特將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分為三類進行說明,希望讀者可以從中看出律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

(一)與社會大眾道德重合的部分律師職業道德

有學者認為,律師職業道德與大眾職業道德存在隔閡,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中,有這樣一些規范:他們雖然作為律師的職業道德出現,但其同時也是社會一般大眾所必須遵守的。如《規范》第12條的規定,“律師應當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毫無疑問,如果律師的全部職業道德都是此類規范,其將與社會公眾的一般道德相重合,則社會對其的質疑與不解將會大大減少,至少不會出現該職業群體的特殊道德困境。因此對律師的該類職業道德規范,筆者將不展開論述。只有一點需要說明,之所以將這些人人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規定進律師職業道德,乃是因為這些規定是基礎性的,在律師的職業行為中也不能偏離。

(二)具有法律職業屬性的律師職業道德

在探討律師職業道德問題時,我們始終不能脫離律師職業本身。由于律師職業是從屬于法律職業的,是與法官職業、檢察官職業等相區別、相并列的法律職業之一,在其職業道德中勢必會對此有所反映。

以《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第4條第1款為例,該款規定如下:律師應當忠于憲法和法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依法執業。可以說,該款規定不僅僅是律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也是法官和檢察等法律職業從業者職業道德的靈魂。正是該類規范的大量存在,決定了社會一般大眾道德與法律職業道德的分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以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是一門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技藝,因此要熟練掌握并運用這門技藝以參與社會活動,就必須有專屬于本行業的特殊知識、特殊技能,以及相應的特殊職業道德。法律職業從業者在法律領域是無可爭議的專家。除了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外,專家還必須承擔高于社會一般大眾的責任,而這些責任中有相當一部分即是以職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

正因如此,法律及道德并不禁止社會一般大眾根據自己的推斷對某事作出自己的評論,這也是法律所允許的。但對法律職業從業者來說,他們必須遵守更為嚴格的規范,只有在事實和法律的雙重基礎上,他們才能做出自己的評斷。這里雖然出現了社會大眾一般道德與律師職業道德的分野甚至脫節,但我們不應該因此認為律師職業道德是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的,這種脫節是法治順利運行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甚至可以說,正是該類規范的普遍存在,法治的運行才有了現實的支撐。

與此相類似的情況在其他行業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從一般大眾的角度講,探聽別人的隱私是不道德的,但在心理醫生而言,這卻是其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所必須做的(當然,僅僅限于與患者心理問題有關的隱私)。再比如,對社會一般大眾而言,實施緊急避險是合法合理的行為,也是應該從道德上予以肯定的行為,但對職務上負有特殊使命的人來說,其是不能在面對基于職務所生對本人的危險時實施緊急避險的,因為對其在職業道德上有更高的要求。

(三)專屬于律師職業的職業道德

除了前述兩種規范,在《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中還存在著第三種規范,即專屬于律師職業的職業道德規范。第10條規定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

依筆者之見,雖然該三種類型的道德規范并不存在何者較為核心或者重要、何者較為邊緣或者一般的問題,但對律師職業來說,該第三種道德規范的存在才使其與其他種類的職業有了相區別的標志。可以說,律師職業的特殊性與律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基本上都是通過該種類型的道德規范表現出來的。對此,可以借用劉小楓的一句話進行評論:“真實的倫理問題從來就只是在道德的特殊狀況中出現的。”

該種規范一方面不同于社會一般大眾的道德,另一方面也明顯區別于法官職業等其他法律職業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其是法律職業共同體內部出現職業分化而形成的。具體而言,法律職業共同體共同托起社會的法治框架,但是其職能是各不相同的,正是這些肩負不同職能的不同職業群體的互相制約、互相配合,才使法律成為一個運行著的活的系統,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正因為各職業群體有不同的職能,才有了對該職業群體的不同要求,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就是該群體的不同職業道德。

律師職業之所以常常引起公眾對其職業道德的質疑,相當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該部分職業道德規范與社會一般大眾、與一般法律職業從業者的道德要求相去甚遠,從而由隔閡產生了誤解。關于這一點,本文在以下的論述中還將提及。

二、律師職業道德的特征

繼前文先后論述了本論題探討的前提、律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之后,筆者在本部分擬對律師職業道德的特征作一個初步的分析。依筆者之見,律師的職業道德主要有公共性、法律專業性、角色性與自治性四大特征,進一步的分析如下所述。

(一)公共性

律師業屬于服務業的一種,是有著營利的目的的,但也不同于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業,律師業由于其服務的特殊性,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服務行業的特征。具體而言,由于律師提供的是法律服務,其一方面關乎著當事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甚至是生死問題,另一方面也關乎著國家法律的有效實施,所以其具有較強的公共性。正因為如此,律師的職業道德也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了公共性的色彩。在日本、德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律師因此被稱為“在野法曹”。

舉例而言,對一般行業來說,刊發廣告是一種重要的招商手段,只要不違反相關法律的規定、不侵犯他人的權利,就是不容他人干涉的。而律師則不然,《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對律師發布廣告的行為作了嚴格的規定。

律師職業道德的公共性就決定了律師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自身對法律的責任。正是因為在這一點上沒有能夠做到平衡,收入頗為豐厚的美國律師業受到了猛烈的批評。其實不僅僅是在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從律師制度產生之時起,社會對其的批評就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律師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這一點上。對此,尚處在發展階段的我國律師也不得不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承認律師職業道德的公共性,并不意味著反對律師從執業活動中取得較高額的報酬。律師職業是有著雙重屬性的,其職業道德的公共性色彩也是有限度的。我們不可能以法官或檢察官的標準來要求律師,畢竟,律師只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其職業道德只要求其通過營利性的執業活動,盡量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保障國家法律的有效實施。

(二)法律專業性

律師是從屬于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是“以其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地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其業務范圍局限于法律事務領域,因而其職業道德自然具有較強的法律專業性色彩。

律師的職業道德具有法律專業性色彩,即律師必須以法律職業從業者而非社會一般大眾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從法律專業的角度看待當事人面臨的問題,進而合法有效地為當事人排憂解難。

正是由于律師的職業道德具有法律專業性色彩,其才能夠區別于社會一般大眾而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參與社會的法治建設。在這一點上,律師行業與法官、檢察官等行業是沒有本質區別的。仍以《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第4條第l款為例,該款的規定并非專屬于律師職業,其對法官、檢察官等職業同樣適用。正是這一特征的存在,法律職業共同體才成其為一個共同體,遵守共同的規范、以相同的信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共同為法治大業出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抱怨律師做事太過死板,細節必較真、證據必較真,過于謹慎和畏縮。其抱怨或者有其出處,但這卻是律師職業或是律師職業道德之下所不得不然的。

(三)角色性

雖然與法官、檢察官等職業同屬法律職業共同體,但律師職業道德中仍有一些部分異于二者,如《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第10條規定: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乃是由于法律職業共同體內部存在職業分化,不同的職業群體有不同的職業道德。這就是筆者所謂律師職業道德的角色性。

前文曾經提到,法律職業共同體內,不同的職業群體間的互相制約與配合才能使法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各職業群體雖然各有所司,甚至在表面看來其執業活動有很多互相抵觸之處,如刑事審判中公訴人與辯護律師似乎就是處于完全對立狀態的。但是只有該各群體努力做好自身工作,才能使糾紛在法律上得到圓滿的解決。對此,社會中許多人難以接受,如公眾普遍對律師為“壞人”辯護持否定態度。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為“壞人”辯護并不是因為律師無道德,只有律師真正的、有效的為這些“壞人”辯護了,最終的判決才可能毫無爭議、不偏不倚。我們應該看到,法律的運行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的工程,只有各個部分都發揮了其應發揮的作用,法治才能最終得到可欲的結果。

(四)自治性

雖然,目前我國對律師實行司法行政機關監督、指導和律師協會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但是律師職業道德的自治性卻是無可爭議的。具體而言,按照《律師法》第40條的規定,律師協會履行以下職責:(1)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2)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3)組織律師業務培訓;(4)進行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教育、檢查和監督;(5)組織律師開展對外交流;(6)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7)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由此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律師業是通過律師協會進行行業自治的,其職業道德也就因此不可避免具有自治性的特點。

前文曾經指出,律師職業道德具有公共性的特點,而筆者又在此認為律師職業道德具有自治性的特點,也許有些細心的讀者會指出其中存在的緊張關系:既然具有公共性,又為何還具有自治性?自治性是否會影響公共性?其實此種質疑大可不必。我們應當看到,律師職業以及律師職業道德具有公共性,是因為其職業行為的目的指向具有公共性。與此同時,我們應當明確,律師是通過維護當事人的權利來達到這一目的的。而為了使律師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權利,必須使當事人在內的整個社會對律師職業產生信任,同時盡量消除律師為當事人權利斗爭的障礙,因此律師的行業自治是不可避免的。行業自治使律師業在執行行為方面與國家機關存在角色上的抗衡,而站在當事人的一邊;也使律師業不至于受到國家機關的影響,而難以完成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使命。律師的性質是具有雙重性的,“一方面,他們堅持法律的立場,維護公共利益,實現公正,捍衛人權,具有公益性;另一方面,他們立足于委托人的立場,維護當事人的權益,從事職業化的技術性活動,從而獲得當事人的報酬,具有對價性”。這就導致了律師執業道德問題上的雙重性。

三、法治社會中律師職業道德的作用

行文至此,筆者將轉入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即法治社會中律師職業道德的作用的探討。這一問題牽涉的面太大,若要詳盡道來,絕非筆者所能勝任。故此,筆者僅僅試圖從表層做一些初步的描述。

(一)使律師更好地協助個人維護其權利,保障市場有序運行

前文已經多次提到,律師是一個在社會需要中出現的職業,其是通過維護當事人的權利,來更好地促進法律的實施和社會法治的踐行的。因此,能否有效維護當事人的權利,是擺在整個律師業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律師業能否有效維護當事人的權利,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有無相應的專業技能,只有具備了相關技能,才能有效維護當事人的權利;二是有無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律師來說即使具備了扎實的專業技能,若在職業道德上存在欠缺,也是難以有效維護當事人權利的。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些律師,在接到案子之前千方百計圍著當事人轉,可是一旦接到案子,拿到代理費,就把當事人丟在一邊,對當事人的權利也漠不關心。如果指望這樣的律師能夠積極主動地維護當事人的權利,實在是太過天真。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開客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即是由于部分律師的職業道德水準比較低下。

我國早已全面實行市場經濟,在市場中,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權利訴求。而由于商品交換的數量龐大和速率頻繁,個人權利常處于較易受到損害的狀態。因此我國近年的民事糾紛收案數量有了大幅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對社會法律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強對律師業的管理,加大律師職業道德的實施力度,才能使市場中每個人的權利都得到保障,進而使整個市場都能夠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運行。這是當前形勢下律師業的重要使命,也是在當前強調律師職業道德重要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有利于保障法律價值的實現

法律價值有實體價值與形式價值之分。實體價值指的是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等價值;而形式價值則是指法律制度在形式上所具有的優良品質,盡管這些品質并不直接反映法的社會目的。但是卻構成了“良法”或“善法”在形式上所必須具備的特殊品質。

律師職業道德的存在,有利于保障法律價值的實現,這既表現于律師職業道德對法律實體價值實現的作用,也表現于律師職業道德對法律形式價值實現的作用。

法律總是承載著一個社會中大多數人(至少是統治階級)對社會秩序的希望,對公平、正義的理解,這是法的實體價值的集中體現。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有一個有效的機制來使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使法律認同的行為得到肯定,使法律反對的行為受到懲罰。前已述及,這其中所需要的除了一些制度設施外,就是一個稱職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而要保障這一法律職業共同體切實履行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最終實現法的實體價值,嚴格的職業道德體系不可或缺。

這一點在法的形式價值的實現中更為明顯,法的形式價值包含著相當豐富的內容,如法律應當具有公開性、法律應當具有穩定性、法律應當具有連續性、法律應當具有嚴謹性、法律應當具有靈活性、法律應當具有實用性、法律應當具有確定性以及法律應當具有簡練性等。筆者之所以不避繁瑣,將其在文中一一羅列,是因為我們在羅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法的形式價值是與法的形式化緊密相關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法的形式價值所要求的就是法律的形式化與程序化。而筆者在第二部分已經指出,律師職業是適合于法律形式化的背景的,正是律師職業支撐著形式化的法律。換一個角度,我們完全可以這么認為:律師職業對法的形式價值的達成是意義深遠的,因此對律師職業意義深遠的律師職業道德,對法的形式價值也是貢獻甚偉的。

因此,筆者認為,嚴格的律師職業道德的施行,對法的價值的實現是不可或缺的。脫離了律師職業道德,實現法的價值將是一個不可企及的目標。

(三)有助于對民眾的法律教育

民眾是有知曉法律的義務的。“不知法者不免罪”是一條被普遍接受的規范。但與此同時,由于法律規定的數量龐大、內容繁雜,強令民眾精通全部法律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民眾進行法律教育自古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我國古代,普遍實行的是“以吏為師”,地方官員充當著百姓從道德文章到農耕漁獵諸方面的導師,在法律知識方面當然也不例外。在建國后,我國仍然沒有放棄國家主導型的法律教育方式,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我國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的全民普法教育。但是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花費了大量時間。但其實際效果卻相當有限。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其病根在于國家普及型的法律教育形式本身有著其固有的弊端。法律部門類別林林總總,卷帙浩繁,即便是以此為業的學者,也可能皓首窮經但所得有限,國家寄希望于通過發行一系列普法讀物、進行一系列法制講座就使民眾法律意識有明顯提高,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若有一個職業素養高、職業道德良好的律師群體,情況則可能會不一樣。因為,律師和民眾打交道的場合,必定是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亟需解決的法律問題的場合。律師在此時為其提供咨詢,答其疑解其惑,一方面會有效地緩解其在法律專業知識上的欠缺,另一方面也必將明顯增強其對法律知識的掌握。長此以往,民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必將會得到極大提高。

(四)有助于民眾法律信仰的培養

哈羅德一伯爾曼曾有一句格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這其中包含有相當程度的真理:沒有得到社會信仰的法律,要得到有效實施,就只能依靠國家的強力推行,而這將耗費極為巨大的代價,甚至在相當程度上抵消該法律的正義性——如果其中還有正義性可言的話。

因此,法律信仰的確立,對一個法治社會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其建成與否甚至可能關乎法治的命運。

而在筆者看來,良好的律師職業道德,對社會法律信仰的培養也是相當有幫助的。具體而言,社會公眾與律師打交道,一如前文所述,多在遇到了法律問題的場合。此時,若有律師能夠本著職業道德,協助當事人有效、圓滿地解決其所面臨的問題,自然會使糾紛得到合法妥善的解決,這也必將培養出公眾對法律的信任感。長此以往,公眾必將建立起對法律的信仰。相反,若律師職業道德水準低下,對當事人的權利漠不關心置若罔聞,使當事人無法在法律的框架下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是運用一些不規范的手段來維護當事人的權利,則自然使當事人產生對法律的不信任甚至是抵觸情緒。日積月累之下,法律要么成為與公眾隔閡的可有可無之物,要么在公眾眼中成為可以肆意玩弄之物。這樣的風氣一旦養成,則法律信仰將無法立足!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律師的職業道德雖然僅僅是針對律師職業的,但其之作用與影響決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特定職業群體。即便是整個社會的法律信仰,也是與其密切相關的。我們應當以系統的眼光,從整體著眼看待這一問題。

(五)有助于法治的順利實施

法治是一個系統工程,法治狀態是一個有著多重含義、多方面內容的狀態。而法治的順利實施也有賴于多方面資源的支撐。具體而言,首先,法治需要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社會基礎上才有可能建社法治;其次,法治需要一定的法律專業人才,也就是法律職業共同體,他們是建設法治的中堅力量和專業知識提供者;再次,法治需要有著相當程度法律信仰的社會公眾,他們是法治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此外,法治還需要一個相當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這是法治社會中一切的評判標準。

在所有這些條件之中,法律專業人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他們一方面從專業技能上支持、引導社會公眾,另一方面直接參與到規則的制定和糾紛的解決之中,在法治的諸環節中他們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正是大量訓練有素、職業道德水準高的法律專業人才的存在,才使法治成為了一個動態的、整體的過程,才使法治的逐步推進和最終達成有了可能。因此,有學者認為,法律職業共同體是法治的保護神。

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是支撐—個職業共同體的兩大支柱,對法律職業共同體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可以說,完善的律師職業道德對律師職業意義重大,而高效的律師職業共同體對法治的實施意義重大。由此可見,完善的律師職業道德,也是法治順利實施的一大條件。

綜上所述,不同于在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偏見,律師決非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職業群體。律師職業有著其自身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這些規范支撐著獨立的律師職業群體,并通過后者支撐著社會的法治進程。

參考文獻

[1]戴武堂主編.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武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62-70.

[2]胡旭晟.法的道德歷程——法律史的倫理解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

[3]范忠信.作君作親作師——中國傳統行政的性質與特色.中國法制傳統的基本精神.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218-221.

[4]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4.

[5]黃文藝.全球結構與法律發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2.

[6]劉小楓,沉重的肉身——現代性倫理的敘事緯語.北京:華夏出版杜,2004:4.

[7]孫笑俠.法的現象與觀念.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273.

[8]孫笑俠.律師怎么啦.法學家茶座第3輯:34-35.

[9]孫笑俠.程序的法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9.

[10]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97.

[11]肖勝喜.律師與公證制度教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1O.

[12][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闖,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9.

[13]謝佑平.社會秩序與律師職業——律師角色的社會基礎.法律出版社,1998:10.

[14][德]耶林.為權利而斗爭.胡寶海,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1.

[15][古羅馬]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李浩培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2.

[16]章武生.中國律師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4,9,22,181.

[17]張文顯主編.法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0-213.

[18]周木毋.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06-107.

[19]Berman.Law and Religion.Cambridge:1974.p4.

[20]ennings.The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London:1933.pp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成人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a级毛片|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99激情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国产91麻豆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无码aaa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主播|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婷婷色狠狠干|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a天堂视频|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 国产jizzjizz视频|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亚洲最黄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色综合婷婷| 亚洲无码37.|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91在线精品|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色综合五月|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看|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久久超级碰|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农村1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