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穎在9月16日的《北京日報》上撰文指出:“9·11”事件,迫使美國政府把相當多精力投入反恐,此后,美國又深受金融風暴的折騰,國力和聲望相對下滑,而1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雖然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整體狀況一直處于上升通道之中。兩相對比,的確容易讓一些人產生錯覺,認為是美國反恐給了中國發展機會。然而,歷史的必然終究不能推到偶然變故頭上。說到底,中國這10年來的發展,不是鉆了空子,不是為人所賜,而是自己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奮斗的結果。無視時代潮流,極力抱著誰在災難中占了便宜的狹隘觀點不撒手,一方面是對中國不夠信任、不夠尊重,另一方面再次證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樂見中國的發展,都樂見原有在西方控制下的力量平衡和利益格局被打破,因而時時事事露出一種心理失衡和反制沖動。實際上,這10年來美國雖忙于戰爭和反恐,但對中國發展的阻滯并沒有放松,“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接連上陣。正如《經濟學人》戲謔的那樣:“當美國人不喜歡中國扮演的角色時,就會耍賴皮哭喊”。新興國家,包括中國,都不介意老牌發達國家“永遠保持”其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但它應是這些國家自我完善、不斷糾錯的結果,而非防范、干擾、遏制、破壞其他國家的結果,更非動不動亮肌肉、來場拳擊賽,甚至穿著軍靴踏上別人領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