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大海嘯發生時,居住在巖手縣大槌町的74歲老人芊子,正和丈夫橋本在距離海邊一公里的公路上散步,沒想到災難突如其來。
橋本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跑到避難所去,也許快速奔跑對年輕人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但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比登天還難。因為芊子在20年前就得了白內障,雙眼幾近失明,每天的生活都是橋本來照顧的。
來不及多想,橋本拼命抓住芊子的手往高處逃跑,但巨浪還是像惡魔一樣跟隨其后,不多時兩人一起陷入濁流之中。
眼睛看不見的芊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呼嘯而來的惡浪狠命地沖刷著他們。他們踉踉蹌蹌,東倒西歪,但一直是執手相牽。
最終,意外還是發生了,芊子的手脫落了。橋本一攥手心,竟是空空的,情急之下,他索性閉著眼睛摸索,他相信芊子一定在他身邊:就像這20年的生活一樣,他們時刻都形影不離。
這短短的十幾秒,對橋本來說,恍如隔世。
幸運的是,十幾秒過后,橋本再一次抓住了芊子的手,幾經周折,他們終于相依相偎,逃到了高處的斜坡上,躲過了一場劫難。成功逃離大海嘯的老夫妻后來在避難所里相擁而泣。
他們的故事在避難所廣為流傳,記者們聽說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后,紛紛前來采訪,記者問:“大叔,你是如何在短短十幾秒內準確找到大媽的位置,然后抓住她的手的呢?”橋本略顯鎮定地說:“這是我的心靈感應,海嘯把芊子沖倒時,我剎那間感到遠隔天涯,但心告訴我,她一定就在我的身邊。”
而芊子的回答更讓記者贊佩:“孩子,在脫手的那一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拼盡全力穩住自己,只要不超過一米遠,橋本一定會抓住我。幸運的是,我們成功了。”
原來,他們背后還有一段感人的往事,當年芊子患眼病時,幾次都想到自殺,是橋本一次次地鼓勵她,他對芊子說:“我就是你的眼睛,我們今生形影不離,我不會讓你離開我一米的距離!” 回憶著往事,芊子的眼淚洶涌而出,橋本趕緊為芊子輕輕拭去淚水,兩個古稀老人竟像初戀般甜蜜。
失明的芊子再也看不到橋本的模樣了,但她能感受到那個“不超過一米遠”的承諾,彼此都能感覺到20年來兩人相依為命的心。 (據《中國國門時報》)
陽光斜斜地穿過窗戶,醫院的走廊里顯得很靜謐。忽然間,幾個人、一輛手推車出現在走廊盡頭,上面躺著一個男子,他是突發腦溢血被送進醫院的。
病人被送到重癥監護室,醫生掰開病人的眼皮,瞳孔已經開始放大,生命將無可挽回。醫生將結果告知了病人的夫人。沒有太多的追問和糾纏,病人的夫人告訴醫生,放棄一切介入性的急救舉措,并平靜地簽署了停止治療的知情同意書。然后,她掏出手機,撥了那個熟悉但陌生的號碼,將丈夫的情況告訴了對方。
對方是天津紅十字會,她代表彌留的丈夫請求對方盡快安排肝臟移植手術。她知道,丈夫一定會堅持到大夫趕來,因為這是他們的約定。他們夫婦在一起的日子里,不止一次地討論過死亡、如何應對死亡、處置遺體。
病人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卻硬是堅持到天津紅十字會取器官的大夫趕到,才舒緩地呼出最后一口氣,以便讓臟器都處在血液正常灌注狀態。他像一枚秋天的落葉一樣飄離了枝頭,靜靜地躺在潔白的床單上。在肅穆的氣氛中,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向遺體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誠地取出他捐獻的器官……
九個小時后,逝者的肝臟在另一個生命體中復活,他的生命依然在歡快地延續。
逝者的名字叫史鐵生,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幾十年的著名作家。
在日常交際中,他心系他人,哪怕是最后一息。彌留之際,那是何等漫長而痛苦的等待啊,但他仍然堅持著,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器官保持充沛的活力。他23歲就下肢癱瘓坐到了輪椅上,無法站起來生活,但是,他的死讓他高高地站了起來,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與尊重。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一般燦爛,死如秋葉一樣靜美。他完全擁有了生命里的這兩種別樣的美麗。
秋葉的靜美,源于它彼時的燦爛和此刻的豁朗,秋葉離開枝頭,就像生命告別人世,但那輕薄的軀體后面卻隱藏著明晰而豐富的脈絡,曾經奔騰著生命的善良和慈悲的血液。
(據《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