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意謂治理國家好似烹小魚,舉動要謹慎,小處不可隨便。然而對于神秘的國宴來說,“烹小鮮若治大國”,國宴是以國家名義舉行的最高規格的禮宴,是為國家慶典、招待來華訪問的各國使節、外國領導人或世界名人而舉行的最高層次宴會,國宴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來訪者對本國家的印象,也關系到與各國之間更深層的政治關系。
上世紀60 年代,中蘇論戰開始以后,雙方在各自舉行的國宴上發表的正式講話中常有批評對方的言論。每到此時,總有一些外國使節離席以示抗議。當時國宴的慣例是把講話安排在上熱菜以前,因此,很多使節還沒等吃飯就走了。當周恩來總理發現使節餓肚子走的時候,立即指示禮賓司,以后講話放在上第三道熱菜之后,“讓他們吃飽了再走”。
1992 年10 月,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在兩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中天皇首次訪華,意義非同尋常。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很注意天皇在華活動時的細節,想尋找天皇一些失禮的場景。
天皇在上海訪問時,歡迎宴會上將有一道大閘蟹。日方事先獲知此菜后提出取消這道菜,原因是擔心記者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鏡頭形象不好。為了去除尷尬,廚師將蟹肉剔出來,保留了蟹蓋,天皇吃時,根本不用手掰。宴會那天晚上,許多日本記者將鏡頭對準了天皇,就等拍下天皇吃螃蟹的鏡頭。結果,天皇從容地將蟹蓋打開,輕松地吃了螃蟹,一群記者撲了空。為此,天皇稱贊“中國朋友真有辦法”。
時至2008 年8 月24 日中午,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國家主席胡錦濤再設“奧運國宴”,宴請參加奧運閉幕式的各國貴賓。
80 多個國家的元首齊聚國宴,無論是級別還是規模不僅在中國空前,在世界范圍也甚為罕見。如何讓每一位外賓都感受到賓至如歸實是一項難題,無論是菜品的選擇,還是貴賓的座次,抑或是國宴上播放的音樂都是深奧的學問。
國宴共設九大桌,每張桌子并沒有采用原有編號的方式,而是別出心裁地以鮮花為名,分別為牡丹、茉莉、蘭花、月季、杜鵑、荷花、茶花、桂花、芙蓉。國宴用鮮花命名餐桌,寓意著向世界人民體現出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更是體現出對外賓們的禮儀,讓他們既不會有因為座次編號產生的尷尬,又有置身于芬芳花海中的感覺。
在這場被譽為“中華第一宴”的國宴上,中國為各方貴賓準備的熱菜為三菜一湯,三菜為荷香牛排、鳥巢鮮蔬、醬汁鱈魚,湯為瓜盅松茸湯。自1949 年“開國第一宴“后,周恩來定下規矩:以后的國宴標準為“四菜一湯”。此后半個世紀,如無例外,國宴基本維持這一標準。從“四菜一湯”到“三菜一湯”,一道菜的刪減,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不過,兩個標準的樹立,都是為了精減節約。社會各界對餐單的選擇給予了高度評價,“務實、清廉、樸素,體現了我國領導人的政風和作風。”
“政治”是國宴菜中一道特殊的調料
國宴作為兩國友好交往的紐帶,已經被賦予鮮明的政治與外交色彩,廚師的菜品來不得半點馬虎。通常國宴最晚要提前72 小時開始準備。先是由廚師長根據來訪人員情況擬定菜單,再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批,層層把關,經批準合格后再選料、進貨、加工、成型,然后再上火操作,道道精細。
所有的原料,都來自固定的渠道,都采用嚴格的標準,如蔬菜,都是有機蔬菜,不能添加任何化學肥料,避免有害物質造成損害。做菜所需原料的所用部位也有嚴格規定,比如胡錦濤總書記愛吃的“開水白菜”,這道菜一般只選取三寸半高、葉綠肉厚的白菜,還要去掉菜棒留其三葉嫩心。此外,國宴所有選材,必須從其原產地精選而來。如燕窩,非泰國的官燕不用;魚翅,不是南海產的一極群翅不上桌;金絲小棗,也只能用樂陵產的。
還有不可或缺的“取餐細節”。這是為了保證國宴菜品的安全性。每次切菜時,都有2名專職化驗員,用鑷子取兩片菜裝在盒子里;菜做好后,他們又過來用鑷子取一些,放在培養基里保存好。等到國宴結束24 小時后不出問題,菜樣才被銷毀。
在國宴上還流傳這么一個故事,美國總統布什對他曾經使用過的“吉祥如意”餐具贊不絕口。2002 年秋天,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美時,特意帶上了一套“吉祥如意”饋贈給布什,為中美關系鋪墊了一條友誼之路。
紅墻御廚堪稱“百國大使”
據介紹,燒國宴菜的師傅共有160 名廚師,從特級、高級到中級都有,其中總廚師長1 名,下設熱冷、面點、西餐,8 個正副廚師長,個個都是食界響當當的腕兒。這些廚師來自五湖四海,除政治素質高外,還得“根正苗紅”,要過政審,并且文化素質要求也高,除勺上功夫外,還要求能研究各國風俗文化,會烹調全國各地名菜名點,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因人而異,隨客而變。
此外,還要了解各國的飲食習慣及忌諱,如印度人把牛奉為神圣,餐桌上就不能出現牛扒;英國人視山羊與孔雀為不祥之物,在食雕造型中就不能出現這兩種動物;法國人不喜歡菊花等等。一個國宴廚師堪稱“百國大使”,對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食風食俗都要如數家珍。
當然,由于禮賓官對來訪國國賓了解不細致,不太符合國賓胃口的菜單偶爾也有發生。1976 年9 月薩摩亞國家元首訪華,在釣魚臺設宴歡迎貴賓。當晚宴席的菜肴,以“湯”多些,吃的是“味”。但對于薩摩亞人來講,就不太習慣了,因為他們平時的食品多以面包果、芋頭等薯類為主,淀粉含量大,幾小碗湯湯水水吃下去,過不了個把小時便饑腸轆轆了。晚上10 點,元首副官來到接待室,說他們晚飯沒吃飽,可否給他們弄點芋頭、啤酒。等到元首一行去南方訪問時,廚師們每頓飯都加了煮芋頭、烤芋頭等點心,貴賓們非常滿意。
廚師的責任心是宴會成與敗的關鍵因素。每棵青菜的鮮嫩度,切塊食品的大小勻稱,調味料的濃與淡,都是絲毫不能大意的。“很多菜燉得最好的時候不過那兩秒,錯過就完全不是一個味兒了。”
據介紹,美國總統布什和里根都鐘愛的“佛跳墻”,至少得在火上熬上三天三夜。“ 一個星期是起碼的,還要在灶上呆個一天一夜,包括泡發干貨、準備基礎的調料等,這是一個國宴廚師應有品質的保證。”
鏈接:
中國四代領導人最愛的國宴名菜
毛氏紅燒肉,烏魚蛋湯,頂級牛扒,開水白菜是我國四代國家領導人的最愛,大家一睹為快。
1.毛氏紅燒肉:這是毛澤東的最愛。選五花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煨好,先蒸再炸,然后入鍋,再放豆豉為佐料。紅燒肉色澤金黃油亮,肥而不膩,十分香潤可口。
2.烏魚蛋湯:這是鄧小平的最喜。此湯被譽為釣魚臺臺湯。它精選高級烏魚蛋和國宴頂級清湯制作而成,微酸微辣,妙不可言。
3.頂級牛扒:這是江澤民的最愛。牛經過屠宰后,直接存放在0~4℃的冰柜內吊起風干兩個星期,目的是收干牛肉的肉汁和血水,而且內里的纖維得以分解,令牛肉的質感和口感大增。由于肉汁豐富,所以牛肉并不需要任何腌制,只是簡單地用鹽和黑椒調味,然后放上炭爐烹制便可。
4.開水白菜:這是胡錦濤的最愛。精選東北大白菜心和國宴頂級清湯制作而成,看似樸實無華,卻盡顯國宴制湯功夫,湯色淡黃清徹,香醇爽口,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