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兩個陌生人見面時,最不會出錯的就是談論天氣;而當兩個熟人見面,話題則常常由“臉色”開始——“您今天滿面紅光的,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吧?”、“看你臉色蒼白,是不是最近沒睡好???”“其實,臉色就是一面可以看出整個人生理、心理狀態(tài)的鏡子。”一直從事體質與疾病相關研究,擅長望面色診病的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體質與生殖研究中心副主任錢會南表示。
“如果按照我的標準‘紅黃隱隱、含蓄明潤’來判別,現(xiàn)在能擁有健康臉色的人實在不多。”錢會南表示,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加,生活越來越?jīng)]有規(guī)律,熬夜晚起、吃高糖高脂的食品、煙酒不離手,都是可以從臉上顯露出來的。
“我們把面色分為主色、客色和病色?!卞X會南解釋說,所謂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變的膚色。在黃膚色的基礎上,還是有人會偏黑、偏白、偏黃,這是正常的;但在不健康的時候,出現(xiàn)的黃色、白色、黑色等,就是不健康的。中國人健康的膚色,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明代表“明亮”,潤代表“潤澤”,含蓄就是夾有血色,這個就是健康的黃色。而不健康的黃色,往往是淡黃、沒有光澤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養(yǎng)分和枯萎的樣子。
對于健康的面色,《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非常精辟的回答。“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說的是健康的紅色要像白布裹著朱砂,而不能是赭石色;“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健康的白色要像鵝毛一樣充滿光澤,不能像鹽一樣黯淡無光;“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說的是青要青得明潤,而不能像藍色那樣晦暗;“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黃膚色要像薄薄的綢緞裹著雄黃、白里透黃,而不是像黃土那樣干燥的黃;“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健康的黑色要像層層刷過的油亮的黑漆,不能像黑炭一樣。
“除了主色之外,臉色還有客色,說的是氣候、飲食、情緒變化、運動、工作環(huán)境等導致的臉色變化?!卞X會南說,比如運動后臉會泛紅,寒冷的冬季臉會顯得蒼白,長期在戶外工作,膚色會變黑等,這些也都屬于正常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