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的生存之源。可是歷史上和目前仍然存在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使得含有機物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江河湖泊和近岸海域,并滲入地下。江河湖海的嚴重污染直接威脅著居民飲用水和水產品的安全。
水源污染1/4居民無清潔飲用水
縱覽我國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報道,不難發現幾乎每一次污染事件都會影響到居民飲用水的供給。受影響者少則數千人,多則幾十萬人。而飲用水供給的挑戰并不僅限于水污染事件期間,發改委一份報告稱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人民面臨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1/4的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
調查顯示,我國的661個城市共有2246個飲用水源地,其中河流和湖庫的水源地水量占62.4%,占供水量的75.6%。如果以地表水三類水環境作為合格標準進行統計的話,湖南和安徽的河流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僅為60.28%和46.7%;湖庫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的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后者的達標率僅有3.07%;而地下水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的山西省,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質不達標。
環保部2005年對206個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的水源地受到132種有機物的污染,其中103種屬于國內或國外優先控制的污染物。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10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監測的39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水量占取水總量的八成不到。從水源地取出的水量近24%達不到三類水標準。
有調查認為,我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水體和水源地周邊由于農業生產和生活活動帶來的水源污染。由于水環境污染,飲用水源地水質不能達標,迫使許多城市尋找并改換新的水源地。上海徐匯區長橋自來水廠今年6月成功改用來自青草沙水庫的水源,使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指水量豐富但清潔水源不足)上海暫時松了一口氣。
此外,地表水的長期污染可以滲入地下,影響地下水的水質。目前,全國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在我國農村地區,淺層地下水的污染不僅來源于工業污染,還與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有關,而且相當數量的居民使用手壓井直接抽取淺層的地下水飲用,因此他們是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
污水澆地有害物進入農產品
長期在受污染的水體中生存,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和富集作用,水生生物體內均有重金屬和有機物等污染物蓄積。人們在享受水產品美味和豐富營養的同時也會攝入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全氟辛烷磺酸、壬基酚和辛基酚等有機化學物質和汞、鉛、鎘等重金屬。目前這些有害物的水平雖然尚不能對人體健康產生明顯危害,但是如果污物持續排放到水中,通過食物鏈累積和富集,將會對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產生更嚴重和深遠的影響。
此外,使用污染的水灌溉,生產的農產品也有污染物的蓄積。有調查顯示,某些污染嚴重地區居民通過膳食攝入的重金屬或者其他污染物較多,已經超過WHO的攝入限制。
江河湖海受傷事件回顧
地震引發核泄漏污染海洋
2011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并引發海嘯,雙重打擊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放射性物質可直接導致海洋動物死亡,并使后代發生基因變異或污染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海洋動物的卵和幼體對輻射較為敏感,輻射暴露將改變它們的DNA,影響其繁殖和生育能力。
在所有海洋動物中,最易遭受損傷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蟲等軟體動物,它們吸收輻射的速度超過有殼動物。人們一旦食用了受污染的海鮮,會對健康產生損害。
渤海油田溢油破壞海洋生態
2011年6月,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該油田是國內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氣田。溢油主要覆蓋在附近海域,最遠影響范圍在蓬萊19-3油田西北約60公里。19-3油田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已使周圍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類水質海水下降到了劣4類。
在破壞海洋生態的問題中,原油泄漏造成的影響尤其惡劣。海洋石油污染一方面導致海洋生物如海鳥、海鷗、海象、鯨等大批死亡,另一方面導致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原油中含有的苯、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食物鏈,不僅影響藻類、魚類等生物,也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哈爾濱藥廠排污讓河水變綠
2011年6月,位于哈爾濱市區的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由于部分污水處理設施檢修,其產生的污水直排入松花江,導致河水變成墨綠色,另有大量廢渣直接傾倒在江水邊。
從排污口處取的水樣經環保部門檢測表明,哈藥總廠排污口水體色度為892,是國家規定極限值60的近15倍;氨氮為85.075,是國家規定極限值35的兩倍多。
廢棄藥品含有苯化合物等毒性物質,既可以引起人急性中毒也會導致慢性中毒。
塑化劑危害北京公園湖泊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學者發表研究稱,北京市11個公園湖水水樣受塑化劑污染,其中污染物鄰苯二甲酸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簡稱DBP)濃度較高。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對這些污染物有相應的規定,這些公園有的超標兩倍,有的超標3倍。污染的原因是公園中的湖泊普遍一年換水一次,流動性差,加上游人丟棄的食品包裝盒、塑料袋、飲料瓶等。DEHP塑化劑屬環境激素,會致人性早熟,影響生殖能力,對心血管等也會產生危害。
面對污染 學會保護自己
飲用水 看著干凈不一定安全
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安全的飲用水是要確保人群終身飲用不會引發急、慢性中毒和潛在的遠期危害。而近年來水中化學污染物質在水中殘留時間長,多數不易被降解,可直接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獲得健康安全的飲用水,專家提出要遵循以下原則。
飲用水必須要消毒
水的外觀、色、嗅和味是人們判斷水質及其可接受程度的首要和直接指標。當然,感官性狀良好的水并不意味著一定安全。為保證飲用水安全,消毒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目前主要的消毒方式有氯氣、氯胺、臭氧和紫外線消毒等。消毒劑的主要副產物有氯仿、二氯乙酸、氯化腈、溴酸鹽、甲醛和亞氯酸鹽等。只要飲用水中的消毒副產物不超過標準規定,對人體健康就沒有害處。
pH值、硬度要合適
pH值表示水的酸堿度。清潔天然水的pH值應為中性,即為7左右。pH值是水質凈化時的重要控制指標,過低的pH值會腐蝕金屬管道和容器,過高容易引起結垢,影響加氯消毒效果。我國飲用水的pH值標準為6.5~8.5。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鈣、鎂組成,并折合成碳酸鈣的毫克/升作為計量單位。飲用水的硬度過高燒開水時壺內會結垢,影響口感;硬度過低容易腐蝕管道。我國的飲用水硬度標準限值為450毫克/升。(據《健康報》)
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