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兒剛退休時喜好下象棋,時不時地站在小區下棋的人圈里觀戰。為了實戰演習,又坐到了電腦前,進入“眾聯”游戲大廳,拉開架勢與不相識的伙伴們開殺。
廝殺中,有對手給他留言,欲溝通修好。面對著對方留在屏幕上的問候與咨詢,老伴兒無語。因為他不會文字錄入,無法將自己的回話通過網絡進行傳遞。對手幾次留言無果,最終留下一行重重的黑體字:“你去死吧!”揚長而去。
目睹這一幕,家人都笑了。誰知這倒刺激了老伴兒學習文字錄入的愿望。當他正而八經地提出要學習打字的時候,竟然直接要求學習五筆錄入法。殊不知,在漢字多種文字錄入方法中,五筆字型錄入雖然最實用,但卻是最不容易學習的。對于年近7旬的老人來說,更是如此。
為滿足老伴兒的愿望,熟諳五筆錄入的兒孫們當然全力支持。本來以為幾天的熱度過去了,難度太大老先生也就罷手了,到那時再改為手寫板錄入就行了。誰想到,老伴兒的犟勁上來了。
老伴兒先從熟悉鍵盤,記憶26個英文字母位置開始練習鍵盤盲打。接著學拆字,一通狂背字根表。
記憶對于年輕人來說,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只要工夫到了,自然也就完成了。但對年逾古稀的老人來說,真不是一件易事。記住了、忘記,再記住、再忘記,然后再來記住、忘記。不知反復了多少次,經歷了多長時間。
老伴兒常常發呆,明明看著他坐在沙發上兩眼發直好像在看電視,仔細一看卻不對,他的手在沙發上來來回回地蠕動,原來在那里畫來畫去地拆著字。甚至和他說話他也聽不見。一起走在馬路上,他常常冷不丁地發問,那家店鋪的店名怎么拆,有幾個字根,為什么這樣拆?
那段時間里,天剛蒙蒙亮,老伴兒房間燈就已經亮了。不見人影,推門進去,只見人家躺在被窩里,手捧五筆字型錄入字根表目不轉睛。
那些日子里,常為這個老小孩的過度癡迷而好笑,繼而卻為他學習的執著、認真而感動。
當老伴兒獨立完成一篇文章的錄入,又經過編輯、排版,打印出來成為自己正式的作品時,老伴兒笑得極開心。他終于在自己有了學習要求的動力下掌握了五筆輸入法。
老伴兒的事也教育了我。我由衷地這樣想:即使到了老年,對那些自己不會,而生活中又的確需要、甚至離不開的東西,還是應該主動學習。凡事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肯學、堅持學,總有一天你會掌握你心儀的那種工具,而通過應用這些工具得到的人生樂趣也一定會使你大呼:努力學習,值!
(責編:金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