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是我對晚年集藏“紅色連環畫”的真實描述和寫照,其間甘苦自知。閑暇之時,當我走進自己的“藏寶室”,攤開那些穿越時光隧道的連環畫小人書,內心深處總會漾起陣陣的春風……
所謂“紅色連環畫”,是指我收藏的那些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各個歷史時期,反抗壓迫、浴血奮戰、贏得最終勝利和建設新中國艱辛歷程的小人書。
年輕時我喜歡看小人書,曾用割白柳條、撿廢品、割青草換來的錢,將供銷社里出售的連環畫陸續“請”回家中。這些小人書中,有當時極為流行的“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小兵張嘎》、《大刀將軍》、《南昌起義》、《八女投江》。看完一遍覺得不過癮,就再從頭翻一遍。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深深地烙進我的記憶,使我那時就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大救星。
后來,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我對“紅色連環畫”更加癡迷,想方設法去購買“紅色小人書”。我通過各種渠道收藏了近百本“紅色小人書”,如《海島哨兵》、《老槐樹的秘密》、《永不消逝的電波》、《將軍河畔的戰斗》、《狼牙山五壯士》、《平原游擊隊》、《血戰平型關》、《紅巖》、《趙一曼》、《小英雄雨來》等。
參加工作后,我更是如饑似渴地收藏“紅色連環畫”,陸陸續續有數千本。最有成就感的當屬于那次“塞外之旅”——我“淘到”了3組經典“紅色小人書”。這其中包括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傳統教育故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紅色經典連環畫》系列之一的《紅日》、《創業譜》。《革命傳統教育故事》共包括5本:《漁島風云》、《不朽的生命》、《烏云遮不住太陽》、《照片引起的回憶》、《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
這套“紅色連環畫”主題鮮明,色彩明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較好地彰顯了貫注全套連環畫的愛國主義精神。全套連環畫均為64開本,品相基本在9成以上。尤為讓人欣喜的是,這套“紅色連環畫”均出自名家的手筆。
收藏“紅色小人書”不是目的,我也不是單純的“小人書管理員”,而是我從那些“紅色的經典”中不斷汲取營養。對于我來說,“紅刨\人書”不是薄薄的書,而是厚重的精神脊梁。——它們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以至于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常常像模像樣地這樣“自問”:“如果李向陽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該咋做?”“如果我換了鄧中夏,會咋樣對待甲”而每每想起書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跡時,我的身上就平添了一股力量,去戰勝一個個困難和挑戰。
為使這些“紅色種子”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發芽、開花,我特地將自己多年收藏的四千多本“紅色小人書”拿到縣圖書館,數次舉辦了“紅色小人書展覽”,參觀學習的人數超過3萬人次。這在一個擁有37萬人口的小縣城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尤其是最近舉辦的“革命題材小人書個人展”上,參觀人數達四千多人,可謂盛況空前!從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看到了現代人對“紅色小人書”的景仰、熱愛與渴望。
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但那些紅色的鏡頭和瞬間,卻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門楣上,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激勵著全國人民為自由而奮爭,為富強而拼搏。從這個角度說,我的“紅色收藏”還任重道遠呢!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