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爬格子”
張汝林
退休后,我在一家周刊返聘。屈指算算,在崗時間46個年頭。無論從教、從政、從文,我的業余愛好——寫詩撰文,一天也沒有間斷過。退休后,我的文藝創作由“地下”轉到“地上”,由“業余”變成“專業”了,記得當時我曾大喊一聲:“解放了!”
我要當“專業作家”了,為自己規定了三條原則:
一是根據不同題材,宜詩則詩,宜文則文。
退休后的第一次聚會中,聽一些朋友議論領導干部保密觀念不強的事,我結合自己多年的體會,寫了一篇較長的評論《警惕干部任免中的跑、冒、滴、漏》,寄給了《河北日報》。很快在2版頭條以通欄標題發表了。199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50周年,是可喜可賀的大事,遇一些重大節日,我采用詩歌創作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是根據內容多少,宜長則長,宜短則短。
2001年,我國申奧成功,我寫了百行長詩《祖國,我為你驕傲》,很快發表在這年5月號《河北檔案》上。2006年,民革中央機關報《團結報》創刊50周年時,我就自己的了解,提筆寫下了《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短短三百多字,傾吐了我對辦報人“一不看名氣,二不看關系”廉潔之風的敬仰之情。也一樣被采用。
三是根據報刊要求的時間,宜慢則慢,宜快則快。
一些報刊的欄目,是常年開設的,對稿件要求不急,我就慢慢構思,寫成一篇寄一篇。
有些報刊的征文,要求交稿時間較快,我就抓緊時間快寫快寄。2004年,《光明日報》第1版曾開辟“漫步漫筆”征文。當我獲知還有不足一個月就結束了,于是,我日夜寫出散文《老伴的推子》,很快在《光明日報》發表了。
這10年我共寫了880篇稿子,在各級報刊發表212篇(首),其中獲報刊等級獎勵41篇。
我時常想,退休之后“爬格子”,真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它不僅練手練腦,越練越靈,有益于健康長壽,更讓我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新天地”。
(責編:辛婭)
留住生活的美好瞬間
陳金耀
從公務員的崗位上退休后,我成了一個“無官一身輕”的自由人。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心愛的照相機。
我報名參加了老干部大學攝影班的學習,先后購買了有關攝影的專業書籍、雜志,像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地研讀起來。與愛好者們一起切磋,也是不可少的。此外,我又新買了一架尼康FM10照相機以及長鏡頭和三腳架等。這回我有了鳥槍換炮的感覺,從此背著攝影包外出拍照總是信心滿滿的。
家鄉的山山水水我都跑遍了,我還每年安排時間外出采風,海南風光、黃山美景、村野山寨……在上海世紀公園拍攝的風光照片《起飛》在《夕陽紅》雜志發表了,拍攝的藝術照片《剪下生花》也參加了大型影展,先后有三十多家報刊雜志也接連發表了我拍攝的好幾幅新聞照片。從這時起,我的攝影作品有了經常發表的機會。這時我榮幸地被原單位聘為業余新聞報道員,為此我經常深入到本地的農村、社區、學校去采訪,我拍攝的新聞照片多次獲獎,并連年被評為優秀通訊員。
每到新年來臨的時候,我還自己動手把風景照片制作成精美的賀年片,送給我的老友們,算是新年賀禮,也借機向老友們炫耀一下自己的攝影成果。
(責編:辛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