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路伴著山清水秀的峰巒,峰回路轉間不時和著鳥語,飄著花香,走進浙江義烏市赤岸鎮(zhèn)的神壇村。神壇村,黑瓦白墻,緊依在青山腳下,碗口般粗的正蘊育著果實的棗樹與墻上的宣傳畫,一同夾道歡迎著來參觀的客人。從路邊一叢無花果的地方左拐,有兩棵古老參天的雪松,正呵護著寫有“為善最樂”的四合院,這便是聞名遐邇的馮雪峰故居。
我們小心地踏入院內,細細品讀墻上別具一格的文字,品味著這位大作家筆下文思如泉的作品。故居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fā)著作家的一種樸素之中有著幾分莊重的氣質。
透過歷史的凝重,在每個人的內心里飛轉著思緒……我們又清晰地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的無產階級文藝理論家和作家、詩人馮雪峰那偉岸的一生:從二萬五千里長征到在這老宅里寫作長篇小說《盧代之死》,從不幸被國民黨憲兵逮捕到摘去“右派分子”帽子,從幾藏手稿到憤然燒稿……作家的一生是那樣的坎坷,正如同四合院后面,通往山岙間馮雪峰墓的山路一般蜿蜒曲折,然而山路的沿途盡是青青的翠竹,美得令人陶醉,只見墓前品字形而立的3塊墓石的中間一塊上,赫然寫有朱镕基的題字:“雪峰之墓”。
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想,能得到一樣具崢崢鐵骨的朱镕基總理的墓碑題字,作家會知足了。
馮雪峰安眠山岙間,雪松靜護四合院,跌宕起伏人生路,品字石碑撼镕顏。山風吹過滿山的青松,吹在我們的身上,汗水干了,格外涼爽。
(責編:田茵)
在德國坐動車組
何如平
到德國旅游,我體會了一次坐動車的感覺。
據(jù)我了解,德國的普通民眾出遠門主要是坐火車,城市間的汽車客運幾乎沒有,在德國硬件設施最好、速度最快的火車被稱為ICE,也就是輪軌式高速火車,時速超過200公里,相當于我國的動車組。
買了一張從柏林開往法蘭克福的二等座位的動車組火車票,花費97歐元。其實德國火車的票價非常靈活,只要我提前3天預訂,還可以享受29歐元的優(yōu)惠價。德國人均月收入是1500歐元左右,如果每次出遠門都購買優(yōu)惠價的火車票,德國人的出行成本相對還是很低的。
登上高速列車后第一感覺這不是車廂,而是一個閱覽室。男女老少人手一份雜志、報紙或者小說,一個個都看得津津有味,車廂里沒有喧囂,沒有閑聊,只有翻書時發(fā)出的“沙沙”聲。在手機、筆記本電腦普及的今天,德國人依然對紙質媒體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著實讓我感動了一番。
在這趟開往法蘭克福的火車上,離車門最近的幾個座位都是殘疾人優(yōu)先座位,并配備有固定輪椅用的金屬裝置,座椅旁也都用圖示簡潔明了地畫出輪椅安放和固定方法。車廂內還有殘疾人無障礙衛(wèi)生間,為這些出行不便的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務。
高速火車一路飛奔開往法蘭克福,我盡情地欣賞著窗外的景色,驛動的心卻在此時出奇地平和。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