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宜淳這輩子在舞臺上塑造了許多頗具個性特色的藝術形象——《劉海砍樵》中的劉母,《小姑賢》中的姚五娘,《討學錢》中的陳大嫂,《補鍋》中的劉大娘等,一個個詼諧幽默,讓人拍手叫絕,是一個特別有觀眾緣的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退休后的鐘宜淳,寫打油詩、習字作畫、學英語、跑夜總會演小品、到電視臺給戲迷當評委,忙得不亦樂乎,越活越來神。
一
采訪中,記者對鐘宜淳的打油詩頗感興趣,她立即打開電腦點擊了一首:“好久未曾發信息,心里時刻想念你。一天能吃幾兩米寧晚上睡夢可甜蜜?兒孫繞膝樂無比,何日歸來敘端底?”她說,這是寫給住在北京的一個老同事的。沒想到,老同事也聊發詩興,給她回復一首:“你的信息似春風,吹拂在心暖融融。兒孫繞膝雖是樂,飛燕仍盼早回籠。且練瑜珈強身體,一改失眠成睡翁。”
“我寫打油詩是通過寫劇本而得到鍛煉的”,鐘宜淳說,像大家熟悉的花鼓戲《姑嫂忙》是她的處女作,她還與他人合作創作了《野鴨洲》、《還牛》等現代戲。2007年,她竟然還在電腦上了敲出了一本三十余萬字的《一路笑著走來——我的藝術生涯》。退休寫打油詩,是為了與親友聯系,為了在精神上獲得愉悅,化解煩惱和憂愁。逢年過節,她用手機給親戚朋友發打油詩短信祝賀。一個春節下來,幾十條短信,全部原創,不重復別人的祝福語。
鐘宜淳告訴記者,花鼓戲是自己熱愛的劇種,她從豐富的傳統藝術中,從創作的實踐中得到了啟迪、鍛煉和提高,同時她酷愛唐詩宋詞,對一些經典詩詞能倒背如流,所以寫起打油詩來得心應手,出口成章。
“我和老伴雖然相濡以沫半個世紀,但也難免遇到磕碰的事,這時,我就寫詩宣泄。”鐘宜淳說,剛退休那會兒,整天聽不見鑼鼓大筒嗩吶聲,悶得慌。那時,她的老伴還在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當院長,非常忙。結婚39周年紀念日那天,他們約好舉杯同慶,可飯菜冷了又熱,熱了又冷,總是不見老伴的人影,氣得她喝了半瓶葡萄酒,寫了一首牢騷詩:“結婚三十又九秋,妻對老伴情意稠。三餐茶飯安排就,迎來送往忙不休。今日良辰你拋腦后,親口許諾付東流。我非貪飲圖享受,只恨你情薄意不投,心傷獨自飲苦酒,一醉方休解千愁。”
老伴聶南溪回家后,看到這首打油詩,滿臉堆笑,什么也不說,立即拿起筆反其意寫了一首回復:“日日夜夜守高樓,修身養性樂悠悠,甘為他人釀美,酒,愿作奉獻度春秋。白發催,童心留,歡樂生活永不休。待到他年桑榆晚,幸福甘甜涌心頭。”
老伴的寬慰,頓時吹散了鐘宜淳心中的怨氣,只覺得滿室飄溢著溫馨。
鐘宜淳說,寫打油詩不僅化解了夫妻矛盾,還使她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2008年春節期間,她摔.成了腰椎骨折,醫生說手術后要蠻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病友說很多像她這樣情況的人都留下了背駝、腳跛等后遺癥,但她堅信自己能站起來,一定能恢復如初。二十多個日夜難眠的臥床日子熬過去了,她終于站起來了。她在病房練習走路,還在手機上敲出了一首打油詩自勉:“骨折臥床已半月,咬牙忍痛夜難眠。閻王不要我的命,要我再活二十年。老子受磨不得怕,依然笑傲度晚年。親情友愛暖無限,不當皇帝也成仙。”
二
“時代前進了,各種新鮮事物不斷涌現到我們面前。如果不與時俱進,就會被淘汰,成為現代文盲。”鐘宜淳說,2001年女兒出國時,為了日后便于聯系,給她買回了一臺電腦,鼓勵她練習打字、學上網。通過勤學苦練,她不但在短短的時間里掌握了五筆字型,學會了上網看新聞、寫日記、QQ聊天、發電子郵件。至今她已敲了一百多萬字的日記了,與女兒、老同事、親戚朋友的書信往來已不計其數。
為了出國探親時便于購物、便于問路、便于和老外交流,鐘宜淳繼而又醉心學習英語,趕起了新時尚。
“懂一點簡單的英語,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鐘宜淳說,1983年去美國訪問演出時,她隨身帶著一本小小的英漢字典,翻著字典硬是搞清楚了一條條街道和一座座商店的名字,能分得清男女廁所。到2005年去美國探望女兒時,她居然可以獨自上街購物,甚至還能和老外進行簡短的對話了。
“凡是學了的東西,總有派上用場的時候。”鐘宜淳說,2007年,在湖南電視臺錄制春節聯歡節目,她見到了教“瘋狂英語”的李陽。李陽聽說她在學習“瘋狂英語”,當場要她說幾句聽聽。“ok!”鐘宜淳毫不怯場,脫口而出:“Don’t be shy,just try(別害羞,只管試試)!”
鐘宜淳準確的發音,惹得李陽直夸她:“Very good l Your English is very Well(很好,您的英語很棒)!”高興之余,李陽當即送給鐘宜淳一本他主編的《人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三
上世紀90年代初,湖南掀起了錄花鼓戲磁帶的熱潮,好幾家音像出版社請鐘宜淳去錄制花鼓戲。為了能夠把湖南花鼓戲完整地保留下來,讓聽眾欣賞,鐘宜淳不記報酬,沒日沒夜地戰斗在錄音棚里。
后來,長沙的歌廳、夜總會紅火,鐘宜淳和幾個老同事常被請去表演方言小品,演一個給400塊錢酬勞,好比地上撿金子。只是,她覺得一個國家一級演員背著個行李跑場子,像個逃荒的,不光彩。后來她一想,自己的表演能夠在歌廳、夜總會博得笑聲和掌聲,等于是獲得市場的認可,有利于弘揚花鼓戲藝術,何樂而不為呢?
思想通了,鐘宜淳就按照市場需求寫劇本、放開手腳表演,她的《新編小姑賢》、《討學錢新編》、《嫁娘》、《學藝》等小品,既幽默搞笑,又不低級庸俗,贏得了人們的青睞。
2006年至2009年的五一節和國慶節期間,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連續舉辦了多屆《十九和弦戲樂匯》,鐘宜淳也多次被邀請擔任公共大戲臺的評委。
一位叫羅麟書的小女孩,年僅5歲半,唱起戲來收放自如,十分了得。鐘宜淳贊揚她是一棵難得的好苗子,主持人要她接受這個小女孩做她的徒弟,她當場表態,欣然應允。幾年來,鐘宜淳認真教,小麟書舍得學,雛鳳有聲初長成。2009年秋季,全國舉行戲劇小梅花獎比賽,羅麟書以表演唱《老娘一世不喂雞》獲得了小梅花獎,鐘宜淳也獲得了哺育新梅獎。兩塊金牌在老一少的胸前,交相輝映。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