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歲的李阿婆因中風患病二十多年,今年5月16日,冽L子鄧某送食農藥后死亡。鄧某交代,自己是應母親要求為其實施安樂死。因涉嫌故意殺人,番禺區檢察院于2011年5月31日批準逮捕鄧某。
與一般的故意殺人案不同的是,鄧某的親朋鄰友普遍反映鄧某平時對母親甚是孝順,細心服侍患病母親十多年,堪稱是一個孝子;其次,他不是要故意殺害母親,而是為母親施行“安樂死”,他是在“母親的不斷請求下購買、喂服母親農藥以幫助母親自殺、脫離疾病的折磨”。憑這兩點,能免除他的刑事責任嗎甲
筆者認為,答案很明確:不能。所謂他是應母親的要求幫助母親“安樂死”的說法,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陳述,并沒有其他證言,因為施行“安樂死”現場就兩個人,而他母親已經過世。何況,他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還稱母親是自然死亡,到底是不是真正施行“安樂死”,筆者認為這事還很難斷定。人們會說,他可是一個孝子啊,問題是,即便鄧某算是個孝子,但孝子經過長期的照顧難免也會產生厭煩情緒,甚至起殺心。
退一步來說,即使鄧某真的是幫助母親施行“安樂死”,為她減輕痛苦。可問題在于,我們國家對于“安樂死”并沒有合法化,換句話說,如果施行了“安樂死”,即使是在受害人同意甚至請求之下,也不能免除當事人的刑事責任。正如當地檢察機關所說“鄧某幫母親購買、喂服農藥致母親死亡的行為符合刑法上規定的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重慶市一位76歲的老人,僅僅是幫助患重病的鄰居老太太買藥,幫助她自殺,就被法院以構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即使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其實對“安樂死”各種條件和程序要求也極為嚴格。以荷蘭為例,法律規定,施行“安樂死”的前提條件是,患者的病情難以治愈,患者遭受難以忍受的折磨,在意識清楚下并深思熟慮后同意。在施行時,還要求醫生履行嚴格的程序:判斷患者是自愿并且深思熟慮;判斷患者痛苦難以忍受并且無法改善;已經告訴患者現狀和前景;與患者一起,得出患者沒有其他合理選擇;至少征詢過一位以上看過患者的其他醫師的意見;在適當實施醫療照顧和注意后,終止患者的生命。這些情形表明,即使是在“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實施“安樂死”也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就難免一些人利用“安樂死”來謀財害命,或者擺脫自身的麻煩。而在鄧某一案中,不要說我們國家“安樂死”沒有合法化,即便是合法化,像鄧某如此草率地對他母親實施“安樂死”,也是不能為法律容忍的。因為,若很多人也會像鄧某一樣,自行來實施“安樂死”,那么公民的生命將被籠罩在“安樂死”的恐I布陰影之中。
當然,從1994年全國人大收到有關“安樂死”的提案至今,有關“安樂死”的立法討論并沒有真正展開,人們對于“安樂死”并沒有在討論中形成共識,而現實中卻不斷地出現“安樂死”案例。我以為,立法者應當看到民眾對于“安樂死”的訴求,開展相關的討論甚至是立法工作。但是現實和司法層面,在立法并沒有規定“安樂死”合法化的前提下,必須按照法律來懲處相關案件當事人。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