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48-02
列寧說:“概念是高級產物”。小學數學中得概念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解題技能,必須掌握清晰,完整,準確地概念為前提。因此把我數學概念的教學十分重要,本文從直觀教學,新舊知識的聯系,對比手段,建立概念體系四個方面談談如何進行小學概念的數學。
1 由生動地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進行概念教學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科學,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生動地直觀使學生充分接觸呢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例如:分數概念的教學。對于什么是分數,課本的解釋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積分的數叫做分數。這樣的解釋很標準,但小學生難以解釋。教師應出示直觀教具進行教學。
師:這里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小明和小紅兩人吃,怎樣分才是合理分配。
生:一人一半,切成相等的兩塊。
師:分得一樣多的分法,我們在數學上叫一一平均分,現在你們能說說什么事平均分嗎?
生:每分得一樣多。
師:其中的一塊,在數學中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分數)
師:在這個數學中,2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1/2又表示什么意思。
用同樣地方法,讓學生把正方紙裁成相同的四小張取出其中一張用“1/4”表示,把一尺長得線段平均截成五段,讓學生說說三段表示一尺的幾分之幾,學生容易理解單位“1”知識一個物體,接著出示一堆糖(18顆),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通過以上設計的直觀教學,學生們就緊緊地抓住分數的含義的精髓。從表面上看時淡化了概念的教學,實際上是把學生引導到概念教學的核心處,點撥在構建知識的關鍵處,反而強化了概念的教學,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會上升為理性認識。
2 溝通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概念教學
數學新概念往往是已有概念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應當注意充分運用已有的概念,有舊引新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理解。
如在講圓錐體積時,教師先用紙做了三個圓錐體和一個圓柱體,其中一個圓錐體和圓柱高等底等高,一個和圓柱體等底不等高,一個和圓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圓錐離盛滿沙子,倒入圓柱(每個圓錐盛三次)。這樣學生就看清楚了三個圓錐體中,只有那個和圓柱體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滿圓柱體,其余兩個不合格。
接著再讓學生思考,找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動用了已學過的圓柱體積公式,推到出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最后給小學生小結,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經過這樣由深入淺的講解,既復習了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又學會了計算圓錐體積的方法,效果很好。
3 運用對比的手段進行概念教學
3.1 認識同一概念的對比: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以后,可以變換概念的敘述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各個方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示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講述“質數”這一概念時,可以說是“這個數出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質數。”有時也可以這樣說“只有被1和它本身的兩個證書的數叫質數”學生對這樣的敘述都能理解,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記硬背的。
3.2 區分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對比:一些概念,如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整除與除盡等等相對應概念,存在著許多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張冠李戴,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那些本質的特點,然后把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找出來,使學生既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聯系,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得概念就會更加明確。
4 建立概念體系進行概念教學
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處于相應的概念系統之中,教師要善于知道學生將所有概念,串點成線,編成網絡,這樣,有利于把握知識的內在規律,建立概念的聯系,如復習平面幾何圖形,可以建立概念系統。
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邊)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按角)。
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
多邊形:四條邊以上
根據概念的縱橫聯系,將所學得概念納入體系形成結構,不僅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一個系統化的水平,而且便于有效地保持在記憶中。
總之,進行數學概念的教學是一項復雜而繁重的任務,需要我們每個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這樣才會使我們的數學概念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