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得到普遍關注的弱勢群體,而青春期的留守少女則比留守的男孩更弱勢,也面對著更多的問題和困惑。本文關注留守少女面對青春期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呼吁更多的人給留守少女這一特殊的群體更多的關懷。
關鍵詞:留守少女 青春期
1 前言
當前,由于中國獨特的經濟結構和人口分布,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進城務工,而他們的子女,則大多被遺留在家鄉,被稱為留守兒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了5800萬人,留守兒童的比例已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數量越來越龐大,問題也不斷凸顯,使我們開始逐漸把目光投向這些特殊的孩子。在全部農村留守兒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別比為114∶75。表面看起來,留守女孩并未占留守兒童的大半,似乎問題不如留守男童的問題嚴重。事實上,留守女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受到傷害,而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留守女童數量超過1200萬。這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在這超過1200萬的留守女童中,有一個更為特殊的群體——留守少女。她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長的青春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更多的關愛來度過這段特殊時期,但是,我們似乎卻恰恰忽略了她們。
2 目前農村留守少女面對的主要問題
2.1 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的缺乏。對處在青春期的少女來說,她們正在經歷自己生理發展相當重要的一個時期。此期間,她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二性征發育,乳房發育,月經初潮到來等。一般說來,在無人教育的情況下,女孩子通常對這些變化產生恐怖情緒。尤其面對月經來潮,女孩子們通常會以為是自己生病了,并且大多不敢告知大人。當然,她們也不知道怎么來處理,可能去胡亂吃藥,并且終日惶惶不安,或者有等死的心態。更有女孩子因此產生罪惡感,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才會生病。
在農村的傳統社會下,這些青春期的知識基本上是靠母親告訴女兒的。而女孩子不僅能從母親那里了解一部分衛生知識,也更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會把身體的變化歸結為自身的錯誤,避免了產生罪惡感。現在,按照規定,學校也應該開設青春期衛生教育課,女孩子們可以從課堂上得到更準確和具體的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了。
而現在大多數農村留守少女面對的情況正是,父母尤其是母親不在身邊,監護自己的爺爺奶奶或上一輩的親戚中可能并沒有女性。在有女性監護人的情況下,隔代的奶奶能給的都是已經過時的知識和觀念了,甚至她們講的本來就有很多錯誤。而上一輩的其他女性親戚,如姑姑,伯母,姨媽,舅媽等,往往因自己本身工作繁忙,無暇關注到女孩子們的變化;或者受農村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有些青春期的衛生知識是羞于啟齒的,不愿向留守少女們傳授;并且這些女性監護人中,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她們也不能給出正確和全面的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而原本可以在這些情況之外,保障女孩子得到正確和較全面的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的學校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課,在農村地區卻常常失位,基本上不能發揮作用。相關關研究顯示,現在農村的小學和中學中并沒有真正開設青春期教育課,即便開始,老師也往往覺得難以教學,基本不講,通常讓學生自己看書或直接改上其他課。而青春期教育的課本,也只有少數學校發,學生拿到手也很少認真看。據有關調查,留守女孩對學校發的《健康讀本》的閱讀率只有36%。
在這里,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留守少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和性安全意識問題。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留守少女在最基本的青春期生理衛生方面的教育都如此缺乏,更無從談更敏感的性教育問題了。而留守少女的性安全意識是相當應該得到關注的領域,她們遭受性侵害的狀況尤其令人擔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資料,例如:整個2008廣東省審理的猥褻、強奸兒童的案件有300多宗,留守女童成為性侵犯高危人群,少女乃至女童性侵犯案件是時有發生,特別是在農村,留守女童成為高危對象,在廣東西部某一個縣里面,一年之內發生了類似案件17宗。重慶市其下屬一縣法院在不到一年時間就辦理了14起強奸猥褻留守女童案件,涉及17人。河南省X縣檢察院對2005年以來所辦理的62起強奸、猥褻兒童案件統計,針對留守女孩的性侵犯案件共21起,占34%,受害者主要為5-12歲女孩。而據湖北省Z區法院不完全統計:該區法院2006年來,共判未成年女孩受性侵害案件47件,受害者95%來自農村家庭,多為年幼無知的農村貧困留守女孩。這些數據讓我們心痛。
2.2 青春期心理發展不健康:我們知道,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普遍表現出獨立性、情緒兩極化、心理“上鎖”、行為易沖動等特征。而對于女生來說,她們要面對月經來潮的恐懼和生理反應,心理上遭遇的壓力更大。尤其農村留守女童由于生理方面知識的缺乏,她們的青春期焦慮、煩躁等反應會更突出。
進入青春期,農村留守女童和其他孩子一樣,獨立性增強。獨立性的增強對人生的發展本來是好的,它是人成長的一個標志,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脫離父母的庇護,獨自生存,成為新的成熟的個體,是社會新陳代謝的重要環節。但是,青春期帶有叛逆性的獨立性如果不與之恰當的引導,也可能使孩子過度放任,誤入歧途。農村留守少女們,她們的代理監護人對其監管性本來就不強,也大多不知道如何引導她們安全度過青春期,此時更是樂的讓她們自己去活動,而減輕自己的負擔。這樣沒有束縛的讓留守少女們自己去自由“獨立”是相當危險的。她們往往越來越放任,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行為規范偏差等問題。
情緒兩極化。青春期的少女情緒變化大,再加之父母不在身邊,既缺乏正確的引導,也沒有能真正理解她們的親近的人,這樣的情況往往加劇了她們情緒的波動。變得更加躁動行為更加沖動,容易釀成不幸。
此外,青春期的留守少女還有更多特殊的青春期問題。由于缺乏關愛,身邊缺乏可以理解自己的親近的人,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她們更可能出現孤僻、冷漠、怕生等社會交往上的問題。同時我們必須注意的還有一點。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早戀現象。而對農村留守少女來說,既缺乏父母關愛,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導,她們更容易陷入早戀的泥沼,并且偷嘗愛的禁果。同時,又由于衛生常識的缺乏,不知如何避孕和無法接受正規的流產,在懷孕機會增大的情況下,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往往胡亂墮胎,使她們染上婦科病和性病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危害終身。
2.3 學習上的障礙和受教育權利被剝奪:由于缺乏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學習成績的不理想是很多留守兒童都有存在的問題。但是,留守少女在這方面的似乎處于一種更劣勢的地位。
農村的留守兒童普遍由于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甚至有家長灌輸新“讀書無用論”,使他們本身學習興趣不夠,而老師們也往往更加忽視這部分學生的狀況,對他們懶于管教。加之留守兒童家庭往往不是很富裕,家長往往無力為孩子創造學校以為更多的學習條件,包括購買書籍,上興趣班,購買興趣方面的專業工具,先進的學習理念等等。而由于中國農村盛行的重男輕女思想,留守少女們往往更難獲得必要的學習條件。同時,當留守少女面對學習困難時,往往沒有能力去獲取受幫助的機會,比其他群體更難以得到學習輔導。
同時,青春期的留守少女也面對升學的與否的困境。由于傳統觀念,她們的家長往往認為她們最終也不過是和父輩一樣進城務工,靠勞動力掙錢,多讀書無益。很多留守少女家庭在其完成初中教育后并不支持其繼續升學,甚至她們中的很多連九年義務教育都不能得到保障,在父母的壓力下被迫輟學打工。而一個留守少女要爭取上高中甚者大學的機會必須付出比同輩其他群體多得多的努力,在努力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的基礎上還要與家長爭取繼續求學的同意。
此外,農村留守少女在青春期還面對著性侵害、營養不足、叛逆、孤獨等等一系列復雜和難以輕易解決的問題。然而,她們得到的關注卻遠遠不夠。可以說,她們正處在一個非常危險和孤立無援的境地。
3 留守少女應該得到更多的保護
留守少女有著普通留守兒童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同時,由于社會的性別歧視及其自身的身心因素,使她們處于一種更被動和弱勢的地位,需要面對更多的困難,更容易受到傷害。并且,當傷害發生時,她們更無力去維護權利和恢復傷害,因此,她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保護。她們也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和希望,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和父母在身邊的孩子一樣,也應該得到必要的關注和愛,我們不應該再忽略她們,將她們扔在黑暗的角落里自生自滅。
參考文獻
[1] 曲凱音.云南留守女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3
[2] 郭少榕.農村留守女童: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3] 岳惠蘭.農村留守女童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昌吉學院學報,2007,(4)
[4] 李曉鳳、王曼.留守女童成長問題的若干表現及其對策研究,青少年問題,2007,(5)
[5] 杜雪梅.關注留守女童性侵害問題,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10)
[6] 葉慶娜.農村留守女童弱勢地位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