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140-01
摘要:高考體育既非專業競技體育,也非普通的參與體育活動的人員,參與高考體育訓練的運動員在我國是具有特殊性的群體。高考體育意指運動員只有文化成績和體育成績二者相結合,總分達到一定的分數線來考取大學。本人旨在通過查找和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探索和分析了提高高考體育訓練水平的相關路徑。
關鍵詞:高考體育訓練 提升路徑
目前我國體育高考的主要以文化考試和體育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文化學習方面主要是由全國統一和組織考試時間、命題等,體育考試是由各個省份組織和主持考試。根據相關調查發現,體育高考無疑給很多文化成績不是特別突出,對體育有濃厚興趣,又想考取一流重點大學的學生提供重要的途徑。尤其是我國經濟高度發展,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人們對“請人吃飯,不如情人流汗”的環境下,人們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健康意識越來越濃厚的背景下,我國青少年的體育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國參與體育高考學生大致可分四類:①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比較高,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②文化成績一般。只憑文化科考取本科院校有難度,體育身體素質一般,但是又想考取一流的重點大學而選擇體育高考這條路,想通過加強體育訓練考取大學。③體育特長生。長期的體育訓練導致文化學習比較差,文化基礎比較波肉者,但是體育成績突出,尤其是以參加過國家級和省級比賽中獲獎者;④文化成績和體育素質雙向較弱者,以嘗試性的心態參加體育高考。因此,要提高高考體育訓練水平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運動員選材是關鍵
高考體育訓練選材的目的在于找出文化成績比較好,身體素質比較好的苗子,以利于更好的從事高考體育的訓練,同時文化成績好為成功參與體育高考提供一定的保障,順利通過高考,而考取大學的幾率大大提高,因此選材是提高高考訓練水平的因素之一。縱觀我國近幾年來國家對高考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因此,教練員在選擇參加體育高考的運動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①文化知識基礎較強,成績符合要求(班級中等以上者),身體運動天賦較好,身體運動素質較好,良好的運動身體素質包括心理機能、心理承受力、心理素質以及艱苦耐勞的品質,基于此的學生,這樣既能保證術科成績過線,又能保證文化科成績達到高校錄取的要求[1]。②思想態度端正、積極向上,并且意志堅定,有明確的高考目標的學生參與,這樣有利于高考前保證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過程中的有效質量,完成任務的能力突出,出色完成學習和訓練任務,往往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③教練員需潛心研究運動員選材的方法和途徑,并且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結合體育高考實際情況善于去發現高考苗子,掌握運動員選材的技巧以及科學機能測量方法,才能選擇合適的高考運動員。
2 因人而異,明確目標,逐步提高
體育高考分很多運動項目,其中包括籃球、足球、田徑、乒乓球、體操和游泳等等,然例如田徑里面就包括很多細分項目,短跑、長袍和中長跑、跳遠、跳高等等,因此,教練員在組織高考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素質差異性、興趣愛好和不同學生的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樣才能夠做到依據不同學生的目標,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訓練質量,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明確個人目標與訓練目標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訓練能力、運動素質。雖然高考體育考試項目頗多,一旦每位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訓練內容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終完成總體目標。
3 科學的計劃和系統教學模式
科學訓練和和系統的教學模式,在於系統規劃和量化分析取代了莫須有的苦練和模糊的猜測。訓練計劃的訂定必須著眼于實質訓練后果的提升,以在既有的時間內進行更有效率的訓練。擬定訓練計劃首先應考慮的因素系統的教學模式,任何訓練計劃都必須系統的教學模式下進行,才能隨著訓練的不同階段性任務的進行有機調整。例如在進行訓練之前,教練員必須先擬定數據,審慎評估目標難度,以避免目標有如空中閣樓難以達成。然高考體育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積累過程。為達到某個目的而提高運動的成績,對體育考生進行系統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科學訓練,必須制訂訓練計劃。另外,根據國家對體育高考考試的相關指導與時間安排,計劃和系統教學模式還必須遵循不影響文化學習的同時進行體育訓練,而太早開始訓練又會影響考生的文化科學習,所以何時進行訓練以及計劃要根據考生的基本條件等實際情況決定,在訓練的過程中還需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修改,使計劃更切合實際。作為教練員應掌握各種有效而新穎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了解其特點、注意的問題等,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正確地、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考生的成績。
4 合理的飲食與體能恢復
高考體育訓練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訓練,提高體育運動水平,包括專項技術水平和體育運動能力,然時間往往是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但是短時間內提高競技水平的任務相對比較重。因此,此階段的科學飲食,如何加強運動量所應攝入的營養就尤為重要了,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是通過“超負荷”引起的“超補償”而使肌肉增粗,達到超負荷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來源,達到“超補償”又必須有豐富的修復材料。能量來源主要為碳水化合物,修復材料為蛋白質。它們雖然產能相同,均為4.1千卡/克,但供能順序不同。例如脂肪供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供能等等。除了科學的攝入營養之外,還應該合理的進行恢復訓練,注意運動員的學習,訓練之后的休息調整,將有助于疲勞和恢復貫穿訓練的始終,是決定訓練成效的兩個重要因素。訓練的目的就是通過合理的安排去設法打破原有適應性的平衡狀態,以達到一個新的負荷水平。疲勞是訓練必然產生的結果,如果沒有疲勞也就無所謂訓練。如果在訓練或比賽后缺乏適當的身體恢復,很容易造成疲勞過度和訓練過度,使考生訓練效果下降,甚至引起傷病。
參考文獻
[1] 梁澤霞.淺析如何帶好高考體育訓練[J].教法研究.